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一帅一怪——由台北艺术大学副教授冯翊纲和演员宋少卿组成的台湾唯一相声剧团“相声瓦舍”,昨晚结束首度来沪演出的相声剧《东厂仅一位》之前,向记者透露了风靡海峡两岸20多年的秘诀:虽然一个是白天精神的“百灵鸟”,一个是夜晚活跃的“夜猫子”,但是白天也懂夜的黑…… 路上捡来的搭档 《东厂仅一位》是“相声瓦舍”10年前的作品,早通过网络成为当下大学生人尽皆知的作品。谈及创团机缘,冯翊纲说:“宋少卿是我在路上捡来的。”当冯翊纲还在台北艺术大学做赖声川学生的时候,他经常撂地摊说相声。他觉得近距离直面观众,能在最短时间里提高技艺。看客之一,是宋少卿,这名第一年大学没考上、正在晚上复读的中学生连看了几天后,大胆直面冯翊纲,表露也要参演的决心。冯翊纲对这个大白天不务正业的小毛孩不以为然。他给宋少卿设了一道门槛:“如果你也考进了台北艺大,那么我们就做搭档。”于是,在冯翊纲大四的时候,刚刚大一的宋少卿成为他的学弟。两人就此于1988年大学迎新晚会上,宣告成立“相声瓦舍”。用如今已是副教授的冯翊纲的说法:“相,是看;声,是声音。瓦舍,是宋朝的演艺场所。我们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大家走入剧场看带有相声元素的喜剧表演,而不仅仅是在广播里听相声。” 百灵鸟与夜猫子 冯翊纲高大持重,崇拜林语堂,说起话来引经据典,谈及相声必言“喜剧”。宋少卿相对瘦小,表情生动,举止夸张,本身就是一部喜剧。对此,冯翊纲常言:“少卿乃生而知之者,而我只是学而知之。”两人的个性、习惯也截然相反。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冯翊纲,遵循中医养生理论早睡早起。嗜酒爱夜生活的宋少卿,从日落起开始活跃。两人的“交集”只在每天下午排练和晚上演出时段。作为“相声瓦舍”的编剧,冯翊纲对此反而倍感庆幸:“我负责体验白天的美好生活,少卿热衷投身夜晚的妖娆。当我需要生活另一面的素材时,找他聊聊就好了。”这样,两人就好比阴与阳,白天也懂得了夜的黑。雅俗共赏为“相声瓦舍”赢得了最广的观众面。 口音是宝贵财产 所有接触过“相声瓦舍”的人,首先都会被他俩字正腔圆,甚而带着北京腔的普通话震撼。他俩几乎成为当下“普通话最好的台湾艺人”。他俩透露,自己也是眷村的小孩,四位家长都来自山东、河北一带。冯翊纲更是正色道:“因为背井离乡,所以乡音更成为家族荣耀,成为最宝贵的财产。”在台湾,因为口音问题很少有人能学相声。冯翊纲的学生都是大学生,“可惜18岁的时候,语音体系基本形成,可爱的闽南口音或者含糊的说话习惯已经形成,再来学相声就难了。” 冯翊纲感慨道:“通过口音我能从父母身上体会到延续感,还能在众多文化中分析出中华文化的优越,进而成为滋补品。”这也是他的相声剧多半以中华历史文化为底色,以“怀旧拼贴”的方式,制造出喜剧能量,感染各地观众的道理。 本报记者 朱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