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相声语言中的会话含义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华相声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摘要]认为相声语言的笑料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于会话含义。根据 H. P .G rice的会话的合作原则中的会话含义理论,分析了相声中会话含义产生的原因及效果。
    [关键词]相声;会话含义;效果
    相声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反映生活,再现生活。与音乐、舞蹈等其他艺术门类不同,相声主要是语言的艺术。从话语结构上看,它是对话式(dialogic type)(单口相声除外,但笔者认为它属干一种隐性对话,后文对此有所论述)。表演时,对话一方作为叙述者(逗哏),另一方担负辅助叙述的任务(捧哏),有时捧哏的角色由多人扮演(如群口相声)。表演的双方或多方在台上采取话轮替换(turn-taking)的形式一捧一逗,一应一答向观念传递信息。观众从接受的信息中或得到娱乐或受到教育,同时获得艺术的享受。有人说相声是逗人发笑的艺术,此话的确不假。王力叶在《相声艺术与笑》一书的前言中这样给相声定义:“相声是一种以语言为主的喜剧性说唱艺术”。“相声必须使人发笑,不可笑则不成其为相声”,“相声中是充满着笑料的”。可是相声何以使人发笑呢?相声笑料的构成主要靠什么来实现呢?我认为,相声语言中的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本文将根据H. P. 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分析相声中的会话含义,希望窥一斑而知全豹。
    一、会话含义理论简述
    讨论会话含义首先要从会话的合作原则入手。会话的合作原则是美国语言哲学家H.P.  Grice于 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三次演讲中提出的。Grice认为,谈话的各方要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原则,特别是合作原则,也就是说,谈话各方要相互合作,共同配合(以达到交际的目的)。Grice还指出,合作原则包含四条准则,即1)量的准则(Maxim of Quantity), 2)质的准则(Maxim of Quality), 3)关系准则(Maxim of Relation),又译为相关的准则,和4)方式准则(Maxim of Manner),又译为风格的准则。量的准则指的是所说的话应包含当前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或者说说话包含的信息应不多也不少。
    质的准则指的是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要说证据不足的话,即要努力使说出的话是真实的。
    关系准则的意思是说话要同话题有关联,也就是话语要切题。
    方式准则则是指话语要清楚明白,简洁而有条理,要避免晦涩,避免歧义。
    人们在谈话中如果要直截了当地表示自己的意思,就必须遵守上述四条准则,如果违反了这些准则,说出的话就会产生特殊的会话含义。
    会话含义又译为会话的含蓄,就是人们在交谈中嘴里未明说或不直接说出而意下中有的内容。我们平时常听人说“某某人话里有话”,这个话里有的“话”就是会话含义,也就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前所述,会话含义是由于发话人违反了合作原则四准则而产生的(当然,会话含义的产生还有其他途径,如发话人用的某个词或词语具有某种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也会令话语产生会话含义。本文仅讨论违反合作原则产生的会话含义。),或者说违反合作原则就会产生会话含义。违反合作原则是产生会话含义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如果我们用A表示违反合作原则,用B表示会话含义,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说:有A必有B,没有A不一定没有B。本文将要讨论的是前者。
    二、相声语言与会话含义实例分析
    前文己经提到,发话人要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就必须遵守合作原则四准则,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在不同程度上有意不遵守这些准则,这样会话含义就从这里产生出来。相声语言是从生活语言中提炼出来的。因此在分析相声语言的特征时,我们发现:作为现实生活的会话之再现,相声中的对话(有时是独白,如单口相声)往往违背合作原则,并由此产生了丰富的“言外之意”即“会话含义”。
    违反“量的准则”会产生会话含义。“量的准则”要求发话人提供的信息适量,即不多不少。因此,当发话人提供的信息不足以适应谈话的需要时,或提供多干所需的信息时,都会产生会话含义。由此我们可知违反“量的准则”所产生的会话含义体现在两个方面。让我们看一看下面的相声段子。
    甲:人和人哪,都有一种关系。(1)
    乙:什么关系呢?(2)
    甲:比如说吧,你父亲和你叫父子关系。(3)
    乙:对。(4)
    甲:咱们俩人也叫父子关系。(5)
    乙:嗯?(6)
    甲:那就不行了。(7)
    乙:那当然不行了。(8)
    甲:咱们是同志关系。(9)
    乙:对。(10)
    甲:再比如,你和你爱人,那叫夫妻关系。(11)
    乙:对呀。(12)
    甲:也叫母子关系。(13)
    乙:什么?(14)
    甲:就不大合适。(15)
    在这个相声段子的第3、7、13、15句,甲分别故意把一句话分成两句话说,这就是对“量的准则”的违背,这里是提供了少于交谈所需要的信息,给人的言外之意是:甲这个人故弄玄虚。
    在马季说的单口相声《一个推销员》(《马季相声全集》)中,我们可以看到说话人明显违反了质的准则:
    我们准备冲出亚洲,打入国际市场哩。我们这个“宇宙”牌香烟准备卖给美国、日本、英国、苏联、印度、瑞典、丹麦、缅甸、瑞士……法兰西、加拿大,地图上有的我们都卖。……使“宇宙”香烟宣传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老少皆宜,人人必备。“宇宙”香烟打入您的生活,成为您生活三大要素之首。你不抽我的“宇宙”香烟你就没有美满幸福的家庭;你不抽我的“宇宙”香烟,你年轻人就搞不上对象;你不抽我的“宇宙”香烟,你学生就考不上大学……
    在这个相声段于中,说话人有意违反“质的准则”,对广告中的“假”、“大”、“空”给予了辛辣的讽刺。这就是会话含义产生的艺术效果。
    单口相声是由一个人说的,应当属于“独白”,而非对话。我认为这不完全是独白,而是一种“隐性”的对话,因为表演者采取“自问自答”的形式。比如上面的那段相声中多处有类似这样的话:要问你们怎么搞的呢(1),我说我们的办法很简单,就是经常地换换牌子(2)。(1)句是问话,(2)句是答语。所以我认为,这是一种“隐性”的对话式语篇。
    王力叶在《相声艺术与笑》中论及相声的形式和文体时把单口相声主要归为叙事体。王认为在叙事体相声中“作者(演员)从第三者的角度对事物作客观介绍,在介绍中夹叙夹议,并作适当模拟。……(作者或演员——笔者注)有时把自已也放到情节中去……”。这里所说的“作适当模拟”、“把自己也放到情节中去”实际上就暗含了单口相声中角色的多人化,为“隐性对话”提供了前提。
    违反关系准则同样可以产生会话含义。下面这段由马季、唐杰忠合说的相声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身负重伤,失去一条腿的战士不忍心连累未婚妻,决定退婚,然而心灵美好的姑娘不同意未婚夫的决定,决心一辈子伺候他,白头偕老。下面的选段反映了二人在医院病房相会的情景:
    唐(饰未婚夫):“春兰,我想离开你。”(1)
    马(饰春兰):“你说啥呢?”(2)
    唐:“我想离开你。”(3)
    马:“你问我二十几呀。我二十四,你二十六,你咋全忘了呢?”(4)
    唐:“不是啊。”(5)
    马:“呵。”(6)
    唐:“我要和你退婚。”(7)
    马:“哦,你头有点儿晕哪。那你就睡一觉吧。我呆会儿再来看你好吧?“(8)
    唐:“咱们一刀两断。”(9)
    马:“不习惯在医院哪。我把你接出去咱回家养病好不好啊。”(10)
    唐:“这是为你好。”(11)
    马:“白头到老?这话不用你说,以后看我的行动就是了。”(12)
    唐:“她纯粹存心……”(13)
    马:“哦,在医院里就结婚啊。”(14)
    唐:不行,这戏咱们演不了了。你老打岔怎么演哪?(15)
    马:这就是想方设法转移你的话题呀。(16)
    唐:那怎么能转移得了呢?(17)
    马:你再来吧。(18)
    唐:“春兰哪,关于咱们俩的婚事你到底是怎么想的?”(19)
    马:“过去是咋想的现在还咋想呗。”(20)
    唐:“现在跟过去可不一样了。”(21)
    马:“要说不一样就是你为人民立了功我不如你了。”(22)
    除了最后四句话中春兰采取了对未婚夫的合作态度外,从第1句至第14句这几个话语中,春兰一直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她的答语似乎是牛唇不对马嘴。这种有意违反“关系准则”带来的会话含义,正如第16句中所讲的那样,春兰是想方设法转移对方的话题,不让他提起退婚的事。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纯朴善良的姑娘的美好形象。这种有意违反“关系准则”而产生会话含义的手法在相声中叫做“似聋”,即采取装聋听不清,故意曲解对方的话。
    下面这段由唐爱国、齐立强合说的《游乐梦》中表现出的“误会”完全是建立在违反“方式准则”的基础上的。
    乙:“你听着,它(指“过山车”——笔者注)转哪,它转,它就有好处。”(1)
    甲:“有好处?”(2)
    乙:“有好处。”(3)
    甲:“上去转一圈多少钱?”(4)
    乙:“唉,一圈三块。”(5)
    ……
    甲:“哎,赶紧算帐回家吧。”(6)
    乙:“那好,咱就算算帐吧。”(7)
    ……
    甲:“转一圈是三块钱。”(8)
    乙:“对对对。”(9)
    甲:“两个人是六块钱。”(10)
    乙:“哎!”(11)
    甲:“俺爷儿债转了两圈,二六一十二,应该是十二块钱。”(12)
    乙:“头脑蛮清楚的。”(13)
    甲:“您给钱吧。”(14)
    乙:“我说这谁给谁钱哪?”(15)
    甲:“你给俺钱呵。”(16)
    乙:“你闹错了!”(17)
    甲:“你不是说有好处吗?”(18)
    乙:“不是给您钱,而是您得掏钱。”(19)
    ……
    甲:我说没人玩。你这白白转,这不是浪费电吗?(20)
    乙:别说没人坐,转了不到一个月还真转来了一位。(21)
    甲:哦,就一个呀!(22)
    乙:你别看一个,人家热情高呵。(23)
    甲:怎么呢?(24)
    乙:人家连着来了三天。(25)
    甲:哦,天天都玩?(26)
    乙:收电费的。(27)
    甲:要钱哪!(28)
    这个段于中有两处是由干违反“方式准则”而造成的“误会”:甲与乙之间的“误会”是因为在第1句至第3句,乙故意含糊其辞,没把对谁有好处说清楚;第21句至第28句,又是因为乙没把来人是谁说清楚,使甲误以为又有游客光临。这种含糊其辞,制造笑料然后逐步亮出“真相”的手法,在相声中分别叫做“铺包袱儿”和“抖包袱儿”。
    以上所举的相声选段分别展示了相声语言中违反质、量、关系、方式等准则的情况。有时,一段相声中同时有违反几个准则而产生不同会话含义的情况,师胜杰、于浮生合说的相声《小鞋匠奇遇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甲:“你英语讲得这么好,怎么还修理皮鞋?”(1)
    乙:修鞋不是不要文凭吗。(2)
    ……
    甲:“我姓钱,是那儿的人事科长。”(3)
    乙:哎呀,你是搞人事的!太好了,给我办点儿人事儿吧。(4)
    ……
    甲:“小伙子,我可观察你好几天了。我觉得你很有前途。这样吧,星期六你去考试(考英语翻译——笔者注)我先给你报个名,你叫什么名字?”(5)
    乙:我叫待业。姓名待业,性别男,年龄25,民族汉,家庭出身贫农,本人成分学生,政治面貌团员,文化程度初中,是否成家未婚,身体状况健康,报考专业英语,有何特长修鞋,家庭住址哈尔滨市难无门路找不着道憋死牛胡同对不上号。(6)
    ……
    甲:没听见,你再使劲敲点。(7)
    乙:使点劲,行。(8)
    (砰!砰!砰)
    乙:“哟,你可别砸了,我们家墙皮都掉饭锅里了。”(9)
    ……
    乙:我们娘儿俩上顿猪头肉,下顿猪头肉,吃了足有一个礼拜。后来外孙子直戏我。”(10)
    甲:说什么?(11)
    乙:“姥姥,你可别吃了,我看您耳朵见长。”( 12)
    ……
    甲:“待业,你干什么来了?”(13)
    乙:我来意思意思。(14)
    甲:“意思意思?”(15)
    乙:嗯。(16)
    甲:“你什么意思?(17)
    乙:我没意思。(18)
    甲:“没意思你这是什么意思?”(19)
    乙:呕,有意思……
    甲:“有意思说清楚了是什么意思?”(21)
    乙:你这个……我这个意思呢恐怕你还不大了解我这个意思。(22)
    甲:“嗯。”(23)
    乙:原来呢我是不好意思到你这儿来意思意思,哦,可是要不来意思意思,我又怕你说我不够意思。结果到这儿一看,你这意思还有点不像是那个意思。其实我知道这意思意思也没什么意思。我这意思你明白了吧?(25)
    甲:什么乱七八糟的。(26)
    在上面的相声段子里,共有六处分别违反“质的准则”、“量的准则”和“方式准则”,表达出不同的会话含义。第2句,第4句分别是对“质的准则”的违反,具有“讽刺”的“言外之意”;第9句,第12句等违反“质的准则”,故意夸大其辞,以达到幽默的效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违反同一个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却会有所不同。在第6句中乙明显地违反“量的准则”,“言外之意”是对当时那种机械的用人制度的讽刺正如乙在后面所说的“到那儿都是这一套我都背熟了。”从第 14句至第 25句里乙的说话违反了“方式准则”,表现了乙(为了找工作)不愿送礼、被迫送礼、面对受礼人时那种无奈、矛盾、尴尬的复杂心理。
    从以上对几个相声片段的分析,我们应该不难看出:相声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有意地违反合作原则,使其产生会话含义以制造笑料,以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