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 >

赣南客家“肩担客”的山歌声韵(1)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福建艺术》 佚名 参加讨论

    “肩担生意实难做,上磨肩头下磨脚;早晨爬起挑到夜,寻得食来难寻着。”这是赣南地区以挑脚(俗称“打肩担”)为生的客家人常唱的一首山歌,人们称这些挑脚人为“肩担客”。 
    “肩担客”群体是一个赤贫的群体,他们除了力气之外一无所有,靠着一根扁担一双脚板挣钱养家糊口,却总是过着“早晨爬起冇[1]颗米,打只山歌来充饥”的日子;这个群体又是一个年青力壮的群体,最爱苦中作乐,便用山歌来诉说生活的苦乐和解除途中的疲劳。这是一个在特定历史环境条件下产生的一个山歌群体。 
    一、  山歌是“肩担客”的亲密伴侣 
    在空气清新、景色宜人的幽静山谷中,最能激起人们纵情放歌的欲望,对肩担客这个清一色的精力充沛、阴阳山衡的雄性群体,也正是用山歌吸引年青妹子,博得异性关注的时期。他们的山歌自然会与“细妹”联系在一起: 
    哥哥挑担一百零,老妹门前打一撑, 
    细妹出门望一望,担子轻了一半零。(肖泽昌唱) 
    唱过之后仍嫌不过瘾,还要加上一个“喂打打,妹条哦”的高亮号子。年龄大一点,老成一些的肩担客,自然没有那么潇洒,可也有自己想唱的歌: 
    有搞有笑笑呵呵,有搞有笑来唱歌, 
    别人哇涯[2]疯傻子,黄连树下打哟嗬。(邓理泰唱) 
    至于有家有室的肩担客,出门在外更是增添了几分对亲人的牵挂,时时能听到他们与家人的心灵“对话”: 
    哥哥核[3]担总爱核,细妹唔要思想, 
    夜了就会进店歇,三工两日倒转来。(赖炉兆唱) 
    同时,山歌还是他们相互连络,邀集同伴,结伙通过一些偏僻、危险地带的有效工具。赣南地区群山相连,森林茂密,常有虎豹、强人出没,凡出门的人,都用“过山溜”进行连络壮胆。这是一种又尖又亮的高腔山歌,能传出很远很远: 
    阿哥出门过广东,打只山歌显威风, 
    隔山老虎对走,寻到钱来回家中。(廖承火唱) 
    二、“肩担客”在山歌的传承上的重要作用 
    走到哪里唱到哪里,随时都有满肚子的歌要唱,肩担客成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山歌载体。在山歌流传,丰富与发展上,他们一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他们编唱了大量与自身经历,生活紧密结合的山歌歌词,这些歌词经长期在传唱中不断修改加工提炼,流变传承成了民间口头文字的宝贵财富。如: 
    核担阿哥真吃亏,早晨去了断夜归, 
    亏得阿哥摸夜路,一步高来一步低。(李水修唱) 
    核担阿歌真可怜,一脚唔得一脚前, 
    讲起先前甘[4]多妹,有个妹子接一肩。(赖炉唱) 
    字字句句形象地描述出他们艰难的挑担生活历程,充满辛酸与苦涩。但歌中有时也会表达他们对安定、舒适日子的向往: 
    核担晤是正生意,核了该担莫核, 
    十字路口开间店,哥哥钱妹缴你。(徐荣煜唱) 
    南康县横市乡邓理泰,一生靠打肩担度日,因为穷,过了三十岁还娶不起老婆。他的山歌,唱出了单身汉生活的惆怅与伤感: 
    清早爬起濛雾天,唔晓妹子在哪边? 
    保佑你龙天起大风,吹开濛雾看娇莲。 
    长年在野外受够了风吹雨淋的肩担客,对天气的变化十分敏感,但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
    天上起云横又横,又想落雨又想晴, 
    又想落雨妹淋菜,又想天晴妹晒裳。(郭凤山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