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天津早期的杂耍场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国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天津之所以有“曲艺之乡”的美称,不仅因为天津是北方曲艺的发祥地,培养出如万人迷、小蘑菇、高五姑、张寿臣、马三立、骆玉笙、史文秀等一批曲艺名家,还在于天津有爱曲艺、懂曲艺的广大观众群体,大街小巷都可听到老百姓随意哼唱着时调、京韵、单弦、西河,更在于天津有小梨园、大观园、中原游艺场、玉壶春、庆云戏院等数十家著名的杂耍场。所以就有“戏剧大成于北京,杂耍发祥于天津”之说。 
    天津自明初而富足,人口聚落渐盛。于是,带有天津特殊风格、充分体现“四方杂处”风味的杂耍便应运而生了。天津人喜欢把杂耍称为“什样杂耍”,一是因为它的大度包容,广泛容纳了诸如河南的坠子、山东的梨花片、北京的单弦等许多地方的代表作,想家的异乡人在天津的杂耍园子里,不仅能欣赏到五光十色的异地风光,还可以听到亲切的乡音;一是因为它的改制创新,在艺术水平上,天津杂耍来源于地方而高于地方,在河南街头卖唱的坠子绝不如在玉壶春的乔清秀、董桂枝演唱的婉转动听,名弦师卢成科独创的梅花调“花派”唱红了大江南北,而未失旧风的郭小霞、刘莲玉反不如“花派”受欢迎。  
    天津的杂耍场最早是在南市的“燕乐升平”,清代改称“四海升平”,“燕乐三杰”刘宝全、德寿山、万人迷为该园台柱。上世纪20年代末,先是刘宝全南下,后是万人迷、德寿山辞世,“燕乐升平”遂趋衰落。1929年冬歌舞楼建立后,天津杂耍场才渐复苏,刘宝全来津,荣剑尘的单弦、张寿臣的相声随之加盟。当时能与歌舞楼抗衡的仅有东北城角的天晴茶园,天祥市场的小广寒、劝业场的天会轩也曾热闹一时。而1933年歌舞楼改组为小梨园,稍后大观园的问世,将天津杂耍推上鼎盛。
    杂耍以天津为发祥地,凡杂耍艺人,不在天津挂号就算不得红艺人。艺人得到天津观众认可,在天津走红,声誉便日益隆盛,到其他地方演出才能算角儿,无论观众还是同行才能重视。京韵大鼓是天津杂耍场的主角,刘宝全、林红玉在津长期演出,声名远播全国,小映霞在玉壶春极得顾曲者赞许。1928年夏,驰名上海的鼓姬小黑姑娘来津出演于燕乐,更是轰动津城。
    天津观众看杂耍也有自己的特色,往往约三二知己,买一包好茶,大壶一泡,大碗一喝,一边听着玩意儿,大声地叫着好,一边喝着茶、聊着天。杂耍场最令人讨厌的就是肆意的叫嚣声,台上讲话,台下答话,台上唱,台下和,如按旧例演员登台先要有所“交待”,即“垫话”,千篇一律地说:“方才是某某人唱的一段什么,下面让学徒我伺候您一段,唱得好与不好,请诸君多多原谅……”台下便答道:“好嘞,我就爱听这段儿!”园子环境的日趋恶化,导致观众渐少,生意渐淡。进入40年代,随着金万昌、花四宝、戴少甫、高五姑等一批杂耍名家相继辞世,天津的杂耍场逐渐走向衰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