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 >

《格萨尔》史诗原型的独特内涵(3)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佚名 参加讨论

    队前来的那白人,马色纯白如白螺,那是白背千里马,人儿容貌像皓月,他是格萨尔的哥哥名贾察,勇武犹如小白狮,“雅司”宝刀谁敢挡;随后来的那黄人,胯下坐骑是金额幻轮马,金缨部队的统帅官,那是万户尼奔达尔雅;随后来的那赭人,骏马犹如火山喷,银缨部队的统帅官,那是万户阿奴华桑将;随后来的那青人,骏马好似水碧波,白缨部队的统帅将,那是仁庆达尔鲁将;随后来的那褐人,他是丹玛大将军,箭穿杨柳艺无比,统帅指挥十万军;随后来的那白人,胯下骏马“追风腾”,一把屠夫大砍刀,他是僧达吃人精;随后来的那黑人,胯下骏马“烟火腾”,号称毒树达尔盼,英雄盖世艺超群;随后来的那黑人,胯下骏马乌鸦黑,那是达让阿奴司盼,达让部的老将军;随后来的那白人,胯下骏马“雪山腾”,是年轻的阿旦将,神奇的宝刀闪白光;随后来的那青人,胯下骏马名“玉霞”,御兵大将东赞华,空中飞鸟手能抓;随后来的那白人,胯下宝马“独脚彪”,英俊有为的青年将,加洛周吉名声高;随后来的那青人,胯下骑着枣骝马,他是总管叉根王,岭国的治理人。[13](P184)    
    这可以说是岭国众多将领的群英荟萃图。史诗以夸张的艺术手法,画龙点睛式地概括出岭国众英雄各自独异的特征,彰显了英雄气魄。   
    在《格萨尔》中,有关英雄的描写比比皆是,格萨尔大王本身就被描写成一位无所不能的岭地大英雄,还有岭地众多的英雄们,这与史诗的战争性质有着直接的关联。史诗写的是战争,战争就需要塑造英雄人物。格萨尔以及岭国的众多战将,是古代藏族人民着力塑造的典型英雄形象。各种不同的部本通过大小不同的战争,塑造了格萨尔及几十个古代英雄的光辉形象,热烈讴歌了“黑头藏人”在凶恶、强横的掠夺进犯者面前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英雄气概。格萨尔大王的哥哥嘉擦接到情报后,就立刻整装出发,他对背着三岁儿子的妻子说:“岭国有难不去救,怎能算作英雄汉”,“平常自称是猛将,猛将要在阵地上”,“我心再苦也要打敌人,我身再累也要向前方”,“要给岭国英雄报血仇,要给岭国百姓除祸灾”,“坐在房中活百岁,不如为国争光彩”[14]。神箭手丹玛在听到嘉擦的命令后,心想:“别说叫我去侦查霍尔的动静,就是叫我到恶魔窝中去送死,我也毫不犹豫。”当他单骑探敌,看见犯边的敌兵压境时,他愤慨地说:“男儿在太阳低下扯闲话,都说我是英雄汉,今天大敌已压境,以前的豪语看今天,为国为众探敌情,纵死沙场也心甘。”“愿我今天逞威风,迎击霍尔建奇功,刀剁强横撵敌兵,万载千秋留英名。”高歌之后,他闪电般地冲进了霍尔军营,吓得霍尔官兵失魂落魄,白帐王面如土色昏倒在地。一次,霍尔臣辛巴梅乳孜在追赶中,被丹玛放弓一箭削去天灵盖而翻身落马,昏厥过去。霍尔三大王、千多名巴图尔、十二部大军,见此情景,无不垂头丧气,惶恐不安。[15](P23)在霍尔敌人无礼横行欺压弱小时,年幼的戎擦玛尔勒也争着要上战场,立志杀敌。他说:我“今年才满十三岁,骊龙项下一宝珠”,“六艺家传精枪刀,有志不在年大小,毅勇顽强家门中,英雄不在身高低”,“好汉不顾自己命,玛尔勒要奋勇冲向前”[15](P38)。在军情严峻、岭国处于劣势之时,年过七旬的总管王戎擦叉根老当益壮,豪情满怀地说:“我虽然浑身血肉已枯瘠,脸无光泽皱纹聚,但勇武沉毅依然在,心雄志大有豪气”,“我要叫他们十万草木兵,满滩鼓噪声凄厉,我要今天上战场,威威武武去杀敌”[15](P64)。他像léi@①石从天滚落一般,跃入霍尔兵营,射杀六十余人,接着又挥舞宝剑直奔白色大帐,白帐王张皇失措,爬藏在金座底下。总管王犹如闪电,冲进帐内,连砍三刀,金座裂为三片,吓得白帐王心肝崩裂,霍尔军丧魂落魄。在岭国嘉城被围,珠牡即将遭劫的危难时刻,莱琼姑娘挺身而出,她说:“若对大局有裨益,出嫁受辱也心甘……若对岭尕有裨益,受罪至死也心甘。”[16](P102)小英雄昂琼,一次扬鞭策马冲进霍尔营,把霍尔军搅成了一个血海,砍下了白帐王无缝大幕顶上白天魔鬼神的神像,剁掉了白帐王的五六个近侍。尔后,昂琼在又一次冲杀中身中暗箭,但他不顾重伤,将箭用力拔出,继续追杀魔敌,当嘉擦和丹玛赶到跟前,见他咬着牙齿挣扎,再也难活下去时,两人泪珠滚滚。昂琼见此情景挣扎着说道:“……别哭了!……痛苦至死不淌泪,这是大丈夫的英雄品格。”随后微笑着望着嘉擦的面孔,壮烈死去。珠牡这个在《堆岭》中只重于感情,要求丈夫不离开自己一步的美貌女子,在《霍岭大战》中格萨尔北去降魔未归的形势下,却一反常态,挑起抗击侵略者的重担。特别是在兵临城下、敌众我寡、嘉城将破的危急时刻,她穿戴格萨尔的头盔铁甲,手执弓箭,于城头威然宣布:嘉城四周四城门,霍尔辛巴齐向前,四面合击来围攻,今天我不得不放箭。你们这种狂妄兽,必须受到我惩罚,我要向嘉城四城门,将我七支神箭接连发。不杀霍尔四百人,宝箭就不是神明箭,宝弓也非神明弓,珠牡也就不能列入空行中。[15](P112)神箭所到之处,无数铁甲敌军翻倒在地。当霍尔军涌上楼梯时,她愤恨已极,毫不示弱,挥起格萨尔宝剑就向敌人扑去!    
    史诗高扬英雄主义大旗,对岭国的这些众多英雄的事迹进行了热情讴歌,颂扬了这些为岭国浴血奋战、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    
    三、部族意识    
    《格萨尔》是一部以表现部族集团之间的交往和战争为主要题材的史诗,反映了藏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其间充满了民族整体利益和部落局部利益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史诗中,始终贯穿着很强的部族意识。格萨尔大王的每一次降妖伏魔都是为了保护本部族人畜财产或者为本部族掠夺牛羊财宝,这实际上就是原始的部族意识的体现。这与当时原始藏族人民的生活环境有着极大的关联。地处青藏高原上的游牧民族部落,自然环境恶劣,物质条件差,生活资源匮乏。人们期望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条件,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但在部落战争时代,这种愿望要想实现就得靠战争、靠掠夺、靠抢劫。《格萨尔》所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历史阶段的社会生活。说唱艺人们通过艺术的手段,把人们的这种愿望创造成了不同部本的史诗。比如有《大食财宗》、《西宁银宗》、《丹玛青稞宗》、《尼泊尔米宗》、《雪山水晶宗》、《甲那茶宗》、《扎日药宗》、《象雄珍珠宗》、《阿扎玛瑙宗》、《奇乳珊瑚宗》、《米努绸缎宗》、《阿里金宗》、《察瓦绒箭宗》、《木雅铠甲宗》、《突厥兵器宗》、《松巴犏牛宗》、《蒙古马宗》、《格古犬宗》、《琼赤牦牛宗》、《阿赛山羊宗》、《白热绵羊宗》、《木古骡宗》等。这些部本中,都描写的是战争,战争的目的是掠夺牛羊和财物。作为领导战争的主帅,格萨尔大王是保护本部族的利益的集中代表。    
    《格萨尔》一生所进行的部落战争,就是为了夺回被掠夺的一切,以及掠夺所需要的一切。为了保卫岭国的物质财富,格萨尔大王带领岭国人民降伏了魔国,进行了“霍岭大战”、“门岭大战”、“姜岭大战”等各种反侵略战争。部落战争改善了岭国人民的生活状况,提高了部落联盟各属国臣民的生活水平,使得整个青藏高原呈现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丰衣足食、歌舞升平的安乐景象。例如在《降伏魔国》中有这样的描述:“五宝大地敞金盆,大地金盆五谷长。秋天开镰割庄稼,犏牛并排来打场。拉起碌碡咕碌碌,白杨木锨把谷扬,风吹糠秕飘四方。”[16](P3350)在《姜岭大战》中也描写道:“岭国的百姓不用再担忧,雄狮大王已经得胜利,酥油、糌粑不会缺,毛毡、氆氇不会光,骡马、牛羊一定遍岭地。”[17](P3350)霍岭大战结束后,在姜岭大战中充当岭军先锋的降将辛巴梅乳孜在谈到霍尔国归顺岭国后经济发展、人民安居、生活富裕时唱道:“我们霍尔的各酋长,年年平安心里乐,并托雄狮大王福,家家富足粮食多。没吃的穷人富裕了,弱小人地位提高了,老年人心地开阔了,小孩子快乐增多了,少女们心房像花朵,越开越艳越美好。”“牦牛、奶牛和犏牛,还比天上星星多;山羊、绵羊和小羊,好像白雪落山坡。”“奶子像海酒像湖,没有一人愁吃喝。夜里跳着舞,白天唱着歌。都是托格萨尔大王福,人人欢喜人人乐。”[17](P3350—3351)这实际上是古代藏族人民梦寐以求的生活。他们期盼有一位像格萨尔大王一样的神威英雄,把他们带向衣食无忧的新天地。    
    《格萨尔》中关于部族意识这一原型特质,是其民族心理原型和精神原型共融共生的呈现。我们通过这一载体,可以溯源史诗的历史原型,从而抵达藏族原始先民的心灵和思想深处,窥探人性的历史河流。    
    【参考文献】    
    [1]萧兵,叶舒宪.老子的文化解读[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2]维柯.新科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3]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神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发展之研究[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4]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5]别林斯基论文学[C].新文艺出版社,1958.    
    [6]格萨尔王传·汉岭传奇(藏文版)[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    
    [7]格萨尔王传·赛马登位之部(藏文版)[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0.    
    [8]格萨尔王传·玛燮扎石窟之部(藏文版)[M].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1982.    
    [9]青海省民研会编译.英雄诞生[M].果洛手抄本.    
    [10]格萨尔王传·天界篇[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    
    [11]望潮.《格萨尔王传》与藏族原始烟祭[A].赵秉理编.格萨尔学集成(第五卷)[C].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8.    
    [12]岗·坚赞才让.《格萨尔》巫术文化研究[A].赵秉理编.格萨尔学集成(第五卷)[C].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8.    
    [13]霍岭大战(藏文版上册)[M].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1979.    
    [14]格萨尔王传·贵德分章本[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    
    [15]青海省民间文学研究会翻译整理本《格萨尔》(4)[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    
    [16]赵秉理.从《格萨尔》看古代藏族部落战争的作用[A].赵秉理编.格萨尔学集成(第五卷)[C].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8.    
    作者:韩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