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 >

仡佬族五马棋:初源形态反映战争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贵州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仡佬族五马棋,是正安、务川、湄潭等地民间历代广泛流传的一种仡佬族棋技,是一项培养、开发儿童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的活动,至今仍在正安县境内的儿童游戏中流行。
    五马棋的棋子和棋盘制作简易,画棋盘时,先画一个大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个小正方形后,再把小正方形画成“米”字格,然后在棋盘上端中轴线处画一个“田”字正方形,一个角对着中轴线。棋子可就地取材,石子、木棍等均可,只要双方的棋能区别开就行。
    五马棋有两种下法,一种是17颗子,一种是18颗子。
    17颗子的下法是一颗大棋子对16颗小棋子。大棋为主将,16颗小棋为士兵。摆棋时,大棋居于棋盘上端中轴线处的“田”字正方形中,16颗小棋则分别放在棋盘四周。大棋将小棋挑(吃)完或小棋将大棋围困在“田”字正方形中不能动为赢。
    18颗棋子的下法是双方各持9颗棋子。摆棋时双方在棋盘上各占一边,对应排列。下棋时双方分别向对方阵地推进,以挑或夹的方式消灭对方棋子,将被挑或被夹的棋子捡去,另一方则将自己的棋子补上去,以增力量,直到一方棋子剩下最后一颗时,将其步步围困至“田”字正方形中不能动为胜。
    据说,五马棋的初源形态反映的是战争过程,棋盘象征五匹骏马,棋的核心内容表现的是一挑二、二夹一、群体围攻(围困)的实战情景。
    五马棋是仡佬族先民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创造产生的,源于生活而又体现先民们的思想和想象,折射出他们的生活背景、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发展到今天,仍保留着古朴、原始的遗韵。2006年,“五马棋”被列入遵义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09年,被列入贵州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正安县正在研究制定继承人的吸引和培养制度,并已将其引进中小学课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