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阿苗故居中精美的雕饰 闽南民居营造技艺发源于福建泉州,始于唐五代,是闽南地区古建筑技艺的代表。2009年,该营造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之一,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居住观念的改变,现代建筑正严重地挤压着传统木结构建筑以及相应的营造技艺的生存空间。近日,经过几天的走访,笔者发现目前闽南民居营造技艺的传承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烟炙砖”与“红砖白石” 闽南民居营造技艺发展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并由泉州流传至漳州、厦门,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地区。作为我国南方建筑技艺的代表,它不仅传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内容和形式,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反映了闽南的地方文化和经济社会生态。 闽南民居营造技艺可分为大木作、小木作、瓦作、砖石作、油漆作、彩画、堆剪作等工种,其中大木作是核心工种,主要负责木构架建筑中的承重结构,如柱、额坊、梁等,小木作是关于非承重木构件的制作和安装,如门、窗、栏杆等。瓦作是屋面工程,而堆剪作则包含灰塑、陶作和剪贴等工艺,主要用于装饰构件。 闽南民居的主色调是红砖色,是因其外墙广泛使用一种被称为“烟炙砖”的红砖,再辅之以白石、青石、原木色等。“红砖白石”相配,使闽南建筑显得既典雅气派,又不失活泼,颇富东方风情。另外,这里的民居外墙一般以块石和条砖穿插混筑,石块略退后,呈现出“出砖入石”的特点,这也是闽南建筑特色之一。泉州传统民居还有“光厅暗房”的特点,即正厅是祭祀祖先和接待客人的地方,宽敞明亮,两边的侧房则悬垂帘、开小窗,幽暗静谧。最让人称绝的是,闽南民居房屋内外的墙上、檐下、壁间和门窗等都装饰有精美的木雕、砖雕、漆雕和石雕,工匠们会采用透雕、浮雕和平雕等手法,精雕细琢麒麟、大象、花瓶、琴棋书画、诗书楹联等,意蕴“太平有象、四季平安、诗书传家”,分外吉祥堂皇。 泉州市鲤城区的杨阿苗故居是闽南民居营造技艺中的代表性建筑。它始建于1894年,至1911年才完工。这个建筑是三进五开间,主体建筑前辟一大庭院,两侧的东西梢间与东西厢房之间又各自形成两个直向小巧的庭院,俗称“五梅花天井”。整座建筑美观大方、宽敞明亮、雕饰精美,厅堂、壁垛上还摹刻着唐代颜真卿、宋代苏轼、明代张瑞图、清代吴鲁等书画家的艺术作品。“基本上达到了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艺术境界”,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