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 >

云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寻踪:老虎笙(3)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新华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传承:双柏县文体局局长王仁礼专访
        “老虎笙”跳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双柏县文体局局长王仁礼对“老虎笙”的前世今生非常了解,就“老虎笙”的发展、保护、传承等问题,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
    跳“三笙”已成为传统
    记者(以下简称记):双柏的“三笙”舞可追溯到什么时候?为什么会有三种不同的祭祀舞蹈存在呢?
    王仁礼(以下简称王):时间上有些不太好考证因为没有文字记载;且由于当年山区阻隔,“三笙”各自的流传地缺少交流,不同的彝族支系便形成了不同的舞蹈。
    记:现在双柏县会跳“三笙”舞的大概有多少人呢?
    王:“三笙”中大概每笙有200到300人吧。
    记:目前每年的“虎节”、火把节,大家会自发跳三笙吗?
    王:是的,在“三笙”发源地的几个村子,大家都会自发地跳,已经形成了传统。
    记:在你看来,“三笙”,特别是“老虎笙”越来越被重视,将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老虎笙”的价值内核是什么?
    王:“老虎笙”反映了彝族支系“倮倮”人的一种宇宙观,他们认为天地万物是老虎创造的,他们对老虎的崇敬,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总的来说,“老虎笙”原始、古朴,不受外界影响,是傩彝文化的珍存,有很高的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价值。比起“大锣笙”、“小豹子笙”,“老虎笙”的渊源更久,内涵更广,也容易被外界认同,也是因为如此,双柏被称为虎文化故乡。
    民族节日是最好的传承载体
    记:在保护这一文化遗产方面,你们做了哪些工作?
    王:我们在每个“三笙”的发源地都设置了文化广场等相关的场地,“虎节”,以及“火把节”期间,村民们以及外地来宾都会聚集在广场跳“三笙”狂欢过节。其实政府扶持民间节日,也是保护、传承“三笙”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在节日中,在展示“三笙”的同时,就会有人去学习、传承,民族节日是最好的传承载体。
    记:目前在“老虎笙”的传承方面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对策?
    王:的确是有一些问题,“老虎笙”的艺人多为中老年人,而孩子们在上学,青年人有许多外出打工,“老虎笙”的后来人有些缺乏。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会在宣传的同时,任命一些民间艺人,让大家增加对“老虎笙”的荣誉感,吸引更多人学习、传承“老虎笙”。
    记:随着时代的发展,“三笙”的舞蹈形式会有一些发展变化吗?
    王:这应该一分为二地看。首先,在其发源地,我们要尽量地保持其原始性,让大家看到最纯朴、原生的表演;而对外,将其搬上舞台时,就要有一定的加工、提升,这样舞台效果才会更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