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皮”越粗糙质朴越好 记者观察到,跳“老虎笙”演员的道具有些简陋,除去化妆不说,演员披的“老虎皮”是用一块灰白色的羊毛毡子做的,再用麻绳捆着老虎的形状。记者向姚宽才询问是否考虑今后改进服装、道具时,他坚决地回答,“应该不会,只有传统的、原始的才有味道,才质朴、耐看,前几年也曾尝试将服装改为有老虎花纹的好料子做,但演起来大家反倒不喜欢了。”姚宽才笑了,据他介绍,这种羊毛毡子的老虎皮是他们专门到武定做的,每张80元,平时由文化站统一保管,过节表演时再发到每个演员手中,演员们一穿上这个服装,就会不自觉地舞起老虎的动作,这个简陋的羊毛毡老虎皮还真有点“魔法外套”的味道呢。 名词解析 老虎笙:早在6500年前,也就是传说中的伏羲时代,居住于青藏高原和西北一带的氏羌人创造了一种文明,它的象征就是虎,之后,伏羲的后代逐步向西南迁徙,隐入云贵高原和四川南部,演化成今天的彝族等民族。 云南双柏有一个彝族支系称老虎为“倮马”,认为天地万物都是老虎创造的,觉得自己是老虎的后代,自称“倮倮”,传说早年当地的彝族头人都要披虎皮,死后也要裹虎皮。每年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是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法脿镇小麦地冲彝族“倮倮”支系一年一度的“虎节”,又称“老虎笙”。老虎笙舞蹈形式,仪式由接虎神、跳虎舞、虎驱鬼扫邪和送虎四部分组成;其舞蹈形式有表现老虎生活习性的12套虎舞和表现生产劳动的一系列舞蹈。 “小豹子笙”、“大锣笙”:“小豹子笙”为双柏另一个彝族支系盛行的舞蹈,流传于双柏县大麦地镇峨足村,最早为男子成人仪式,之后演化为12到13岁的男孩子跳,年农历六月24、25即火把节期间,舞者全身赤裸,身上画着豹子花纹,棕叶遮羞,手持棍棒,禁止说话,在锣鼓的伴奏下变化舞步,“小豹子”最后要到各家各户撵鬼驱病除害,祈求家家户户平安吉祥,核心仍然是一种以“傩”为主的祭祀活动。“大锣笙”则以大锣为崇拜,相传明朝建文皇帝到当地,当地的一位彝族兄弟用苦荞粑粑救了他,建文皇帝送给他一个大锣,告诉他敲锣的时候,想要什么,就会有什么,之后当地就盛行在每年农历六月24、25即火把节期间跳“大锣笙”,它与“老虎笙”一样有祈福辟邪之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