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科技 > 天文地理 >

清朝前期观象台天文仪器的欧洲化(3)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华文史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我寄给您工部以我提出的原型为基础负责制造的最佳黄铜天文仪器的设计或草图,目的是一旦将旧仪器迁走,就把它们放入‘数学塔’[观象台]。我称之为草图是因为这些设计与已经完成一半的那些仪器并不完全一致,在上帝的帮助下,那些仪器肯定要在今年内完成。”[15]
    1673年3月以后,工部没有再为造仪器支付物料和工价。按南怀仁的记述,他用了四年时间才造完六架仪器[16],仪器的弧背或立柱上刻有“康熙癸丑岁日躔寿星之次治理历法臣南怀仁立法”字样。1674年1月25日以前,工部已经验明了制成的仪器,准备交与钦天监[17]。这就是说,黄道经纬仪(黄道浑仪)、赤道经纬仪(赤道浑仪)、地平经仪、地平纬仪、纪限仪和天体仪制成于1674年1月25日以前或1673年下半年①。《大清会典图》说康熙十二年制六仪,这是有根据的。
    1674年3月6日,吏部奏报,“钦造之仪象告成”,另有供皇帝御览的书表[18]。“书表”指的是《灵台仪象志》,其中收入了技术图,以及南怀仁在制造仪器或其它公共事物中用过的几条力学“定理”[19]。康熙帝看到这些书,很高兴。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皇帝加封南怀仁为太常寺卿职衔[20]。1678年,南怀仁将32卷《康熙永年表》呈现给皇帝,得通政使职衔。1682年又加工部右侍郎衔。
    1674年新制六仪被安装在观象台上,但具体位置与事先的计划有出入。天体仪象征着天,被看作最重要的仪器。大概是受中国人敬天传统的影响,天体仪被安置在南侧的中间 [21]。从东南角向西、向北、向东依次为赤道经纬仪、天体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纪限仪、风向器,东侧中部台基上有一座方塔,塔的中间设一个取暖炉。观测者在方塔上观测天象、大气现象。台上东北角的房子用于避雨或其它不良天气。台下的建筑里安装着漏刻,院内有青铜圭表。原有的其它中国式仪器不再用作正式观测工具,简仪、浑仪等被移到台下。这标志着以中国传统仪器为主要皇家观测工具的时代结束了。
    为了解释仪器的构造原理,以及制造、安装和使用方法,南怀仁撰写了《新制灵台仪象志》,前14卷是《仪象志》,后两卷是《仪象图》。书中明确指出:将它们“公诸天下,而垂永久之意”,“要使肄业之官生服习心喻,不致扌干格而难操。传之后世亦得凭是而有所考究焉”[22]。 1674年3月6日奏请刊行《新制灵台仪象志》。康熙帝甚为满意,次年下诏准行。《灵台仪象志》刊刻之后发挥了重要作用。至1744年,它仍是钦天监天文科推测星象的常用书籍[23]。1714年,该书在朝鲜再版[24]。
    南怀仁还用拉丁文把他们的活动介绍给欧洲的教士们,“以便类似的事件再发生时他们能预备要做的工作”[25]。附有《仪象志》序文的Liber Organicus(仪器之书)可能是从1668年开始编写,到1674年或此后才写完[26]。南怀仁把它献给了罗马教皇[27]。1675或1676年,他写出Astronomiae apud Sinas restitutae mechanica centum et sex figuris adumbrata (简称Mechanica),描述了《仪象图》的106个图版。在中文记述、Liber Organicus和Mechanica等论著的基础上,南怀仁在1678年至1680年初之间完成了《欧洲天文学》的拉丁文书稿[28]。1683年,书稿随柏应理(Ph. Couplet,1624-1692)到达欧洲,1687年在德国迪林根(Dillingen)出版。书中记述了1668年12月至1669年4月欧洲天文学在中国的恢复,以及此后耶稣会士在天文仪器、日晷、机械学、数学、弹道学、水力学、静力学、光学、透视画法、蒸气动力、计时技术、气象学和音乐学等14个领域的活动与成就。作者介绍这些科技成就的目的是:第一,他想让每位读者都清楚,耶稣会为获得皇帝和王爷们的仁慈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以便打开传教的通道;第二,他想鼓励未来可能继承中国教区的人以极大的细心、尊敬和爱来拥护最美的数学之神,因为她们将帮助传教士接近皇帝和王爷们,从而保护宗教事业;第三,他在Liber Organicus中已经描绘了天文仪器和其它有关的仪器[29]。
    与写给中国人看的《仪象志》不同,《欧洲天文学》等拉丁文论著记下了作者的一些心里话,字里行间流露出欧洲科技的优越感,甚至把传教士在中国的历法改革夸赞为“一场天文学革命”[30]。南怀仁告诉他的欧洲读者,当那些不懂天文学的官方“裁判” 注意到有些事与天不合时,他们既不把差错归于仪器的建造,也不把它们归于自己不知道的仪器的方向;相反,他们指责天文学家的推算偏离了天象,甚至怀疑欧洲天文学与天相矛盾。因此,他的工作难度很大,需要仔细的注意力和敏锐的眼力[31]。
    南怀仁的中文和拉丁文著作没有明确交代他的仪器技术出自何处。《仪象志》谈到有关历法的内容和仪器的理论根据,南怀仁有时请读者参考《崇祯历书》的书目及所谓“举重学”或“重学”。的确,他承袭和发展了罗雅谷和汤若望在《崇祯历书》中关于仪器的讨论。另外,从《仪象志》所描绘的仪器特征来推断,他主要参考了第谷的《机械学重建的天文学》[32]。比如,第三十一图就原封不动地复制了第谷的钢纪限仪图。
    据《康熙永年表·提稿》记载,新制六仪安装到观象台以后,朝廷又“命造内庭备用测天诸器,如黄赤二道、天体、星球、圭表,并测地高低近远等项之仪器”[33]。我们估计它们尺寸较小,精度不高。1682年春,南怀仁随皇帝出巡关东,奉命随带内廷测天测地仪器,以便应用[3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