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科技 > 天文地理 >

风雨古商城(1)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沅江政务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在沅水与巫水的汇流处,有一座美丽而古朴的小山城---洪江。这里没有古代威严的城楼、城墙,连城墙的一方断壁残垣也寻找不到,有的只是四野的山光水色和一城深藏的神秘。 
    我生于斯,长于斯,自以为对她是比较了解的。然而,到了两鬓斑白的年纪回到故乡,这座曾享有“小南京”、“小重庆”美称的古商城,给予我的感受,还是那样强烈,使我的心颤动,难以自抑。 
    今年初春的一个日子,我来到洪江。洪江的新街道、新建筑格外亮丽抢眼。走在其间,令我很难辨别此刻我的脚下究竟相对过去什么位置。在一阵诧异,一阵惊喜之后,我钻进了至今尚保存着的旧城区一隅。当年叱咤商界的风云人物多居于此。 
    循着儿时留在石板路上的足印,从岩码头经龙船冲上长码头,沿途还走访了里仁巷、油篓巷、塘冲和北辰宫等巷道。一路所见还是记忆中的模样,只是更显苍老罢了。许是岁月的剥蚀,本就古老的房屋粉墙更加剥落了,梁柱也显出难以支撑的歪斜,那一扇扇油亮的黑漆铁皮大门也满是锈迹。这情致顿使我念及一位满脸寿斑的老妇,默默独坐门前,任小巷两壁高墙间泄露的阳光摊晒她疲惫的身心,唯墙头叽叽喳喳的麻雀,像是在与之对语已逝的悠悠岁月…… 
    目光所触,似乎给人一种沉甸甸的沧桑感,然而正是这座古城在自身的兴起中,却折射出了近代商品经济的朦胧曙光。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城市是以政治、军事统治中心为主要功能而产生和发展的,最初并不以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条件。洪江城的崛起则是少数例外中的一个,很有些像中世纪欧洲所产生的某些城市,靠工商业维持生存,其经济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 
    据《洪江市志》载:“洪江古名雄溪,本为蛮荒之地。”“宋,元五年(1090),置洪江寨,隶黔阳县。元,至元八年(1271)废洪江寨。明,洪武年间(1368—1398),设洪江驿,属会同县,置驿丞,有驿船4艘,水夫4名。”我一页页的翻阅,想查找到直至清末,洪江所设置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终于发现是同治十四年(1875)所设置的“保甲局”。 
    所载的这段史实无疑表明,洪江在古代历史上从未成为过那方山水的权力中心。在此,我忽然感到自己对常识的无知,回到故乡还在寻寻觅觅地找什么城楼、城墙的遗迹。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城市即权力的象征,能否修建城墙、城墙的高低尺寸、城市规模的大小,都是有严格规定的,违者都会引发祸端。对此,《左传·隐公三年》记载的“郑伯克段于鄢”和《战国策·齐策》记载的“靖郭君将城薛”两则故事,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所幸的是,正是这块封建统治极为薄弱的地方,成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温床。 
    在洪江一辈辈人的相传中,说是明代万历年间,傍沅、巫二水汇流处的犁头嘴一带有了几家店铺。此后陆续涌入的商客和手工业者,他们挣脱了家门边几亩薄地的羁绊,来此买桐油不再是为自家照明的灯盏,购买木材也不仅是为子孙修建华屋豪宅。他们用全新的眼光打量这陌生的地方,终于发现这里扼守的湘、鄂、黔、滇、桂“五省通衢”,是我国大西南交通孔道。显然,洪江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加之气候环境优越,沅、巫二水上游广大地区山林茂密,物产丰富,且有通江达海的舟楫之利。一个看似天方夜谭的神奇构想便在这里悄然实施了。高低位置不同的店铺、作坊、钱庄、酒楼、茶肆、吊脚楼和窨子屋,被一块块青石板铺设的道路和一级级条石垒砌的台阶,网状般地组合成了一座拥有“七冲、八巷、九条街”的商埠。一个以洪江为中心,在原料产地、产品销售区分别设有庄号的庞大商业网络,从此出现在了沅水边。洪江早期的这种运作在星移斗转中展示了当时洪江人的睿智和大气,商贸交易一路飚升。在《市志》上可以看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向沪、汉间仅木材、洪油的年销量竟高得连当今的商界人士也瞠目结舌,最高年销售木材90多万立方米,洪油20多万担,另还有各类山货土产近12万吨。从沪、汉间返回的布匹、西药和其他百货,又在洪江向周围各县及邻省边境扩散,两头赚取的利润均进入了洪江的帐上。 
    儿时不知世事,不明白开设在窨子屋的大商号,何以算盘终年作响,只知哪里热闹就往哪里赶。因傍二水故呈矩尺形的十里长街是我童年喜欢的去处。街道像是从远方迷朦处的纤道演化而来,一经拐角,又由街道演化成纤道而去。长长的街道像是经过较为周密的分行划市,分段砌有拱门通道的风火墙,各段经营自有特点,而榨油、打铁、制油桶、做木器、编竹缆则另辟有工场。城中心一段最为热闹,宛如南杂、百货、中药、布匹、绸缎的大汇展。附近农民也将自养自种的产品挑上街来交易。吆喝声、叫卖声、讨价还价的争执声,把全城闹得沸沸扬扬。一到盛夏,城边大湾塘岩隙中渗出的山泉水,也被十来岁的孩子挑进城来沿街叫卖:“大湾塘的沁凉水啊———”接着便是一句极有现代意识的广告语:“一个铜板喝个饱,两个铜板洗个澡!”直到深夜市嚣之声也未平息。挑着的熟食担在一盏马灯的光亮中缓缓移动,竹梆的敲打声衔一缕冷月,会远远传入深巷内早已关门闭户的人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