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科技 > 天文地理 >

成陵:一代天骄的精神圣殿(3)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佚名 参加讨论

    守陵家族
    我的运气不错,一踏入三殿之中的主殿,便看到了正在进行的家族祭祀。
    成吉思汗去世后,他的陵寝得到了世世代代的祭拜,如今成吉思汗祭祀更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主殿北端正中央,供奉着成吉思汗的鎏金塑像。他端坐在那里,目视着前方。他身前神案上,几十盏长明灯摇曳着跃动的火苗,在火光的映照下,神案上洁白的哈达显得格外神圣。
    主殿内非常安静,若不张大眼睛,根本感觉不到神案前有几百人正在俯身祭拜。一位身穿蒙古袍的年老祭师,微闭着双眼,十分虔诚地在最前面念诵着什么……许多游客围在南端,也保持着异常的安静。我也静静地站在人群里,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寻根祭祖总能让我们在冥冥之中与那千百年前的先祖取得沟通,沿着血脉的源流,涌动起我们内心的激动和自豪,而这种激动是那样的踏实、那样的祥和。
    献过哈达、献过酥油灯、献过全羊后,气氛有所放松,祭拜的人都席地而坐。这时候,几位年长者便起身在神像前将酒瓶里的酒倒在一个巨大的银杯里,然后用许多小银杯盛上酒分发给祭拜的人。身边一位当地人低声告诉我,“现在仪式已经接近尾声了,剩下就是家族自己的活动了。”
    我正想对这个家族作些了解时,突然看见祭拜的人群里,竟有我认识的那楚格,他穿着蒙古袍,正在冲着我微笑!
    “我就是达尔扈特人,汉语意思是神圣的守护者。”仪式后,那楚格向我介绍说,成吉思汗辞世后,从窝阔台到忽必烈,祭祀一直持续着。元朝统一后,忽必烈钦定了“太庙八室四季祭祀制度”,将祭祀纳入国事活动,并且专门委派了世代守陵和祭祀的人,给这些人封以太师、太保、宰相等官职,其中太师一职最重要,由成吉思汗手下的四杰之首博斡尔出之子担当,他也是整个守陵人的统帅。于是这些守陵人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达尔扈特人。从那时起,800年来,达尔扈特人就这样世世代代守卫着成陵。如今达尔扈特人的人口已近5000人。
    因为守陵官职实行家族世袭制,所以直至今天达尔扈特人依然以这些官职作为各个家族的名称。
    真身之谜
    那楚格告诉我:“鄂尔多斯一词其实就是从斡尔多(宫帐)演变来的,其意为宫帐的守护者。据史料记载,成吉思汗西征路过这里,曾说‘这是老翁适居之乡,我死后就安葬在这里吧。’但世人共知,这里并没有发现成吉思汗真身。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在寻找成吉思汗真身的埋葬之地,不过至今都以失败告终。”
    到底有没有找到真身的可能?寻找真身对于纪念成吉思汗到底有多大意义?身兼鄂尔多斯成吉思汗研究院院长之职的那楚格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古代蒙古族的丧葬礼制和中原有所不同,蒙古族施行薄葬,随葬品极少,而且不封不树,埋葬后,用马踏平,这样的陵墓寻找起来十分困难,即便是找到了,也很难通过陪葬品来判断究竟是谁的墓冢。”
    “这种丧葬礼制来源于蒙古族的生命理念。古代蒙古人认为,人死后灵魂一定会离开肉身,依附在神圣洁净的物体上,所以往往人们将纯白色骆驼的毛放在死者的嘴边,这样灵魂就会附于其内。然后人们将驼毛供奉起来,作为对死者的纪念和敬仰。而肉身并不是寄托与信仰的载体。随着时代发展,蒙古人的灵魂信仰逐渐发展到精神信仰。”
    “我们信仰的是成吉思汗的智慧与勇气,信仰的是整个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而鄂尔多斯,由于历史原因和文化积淀,正是人们寄托与放飞这种精神信仰的地方……(杨易锋 文/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