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科技 > 天文地理 >

方志乃为大文化(1)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南国早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大清一统志》
    国史、方志与谱系,乃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源流,这是20世纪30年代文化界的一个普遍认同。 
    方志的源头可以上溯到周王朝。当时王朝中央和各诸侯国,分别设有五史官职,其中外史“掌四方之志”,小史“掌邦国之志”,负责记载各侯国风土人情和历史沿革。孔子周游列国,最感兴趣的就是历览了近二十国的这类宝书,史志界称之为“国别史”,它不同于之后历代封建王朝主持编修的“国史”,而是方域之史,是方志的雏形。 
    秦汉一统政权建立后,形势要求“宰郡国需胸中全具一郡国,宰天下须胸中全具一天下”的治理能力,于是地理志、地记和图经这类志书应运而生。汉武帝时,朝廷命地方官把记载山川、物产、贡赋等情况的资料,时称“地志”,随“计书”(记载贡赋之类的文书)一同报送中央。兰台令史班固利用这些资料编纂了第一部系统的全国性地理总志——《汉书·地理志》。这部书不仅记载了各郡、县和侯国的山川、地产、人口和民俗,内容十分丰富,是地志著述的集大成者,而且为二十四史开设地理志带了个好头。 
    受地理志的影响,隋唐时期方志的主要形式是图经。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修志日盛。隋炀帝兴之所至,下令“普诏天下诸君,条其风俗、产物、地图,上于尚书。”并且敕秘书学士18人修十郡志。编成800卷,炀帝嫌不够,遣回重修,遂成《宇区图志》1200卷,炀帝大为高兴,赏锦300段,命其收于府库。这是中国第一部官修的志书。唐代官修志书逐步形成制度,朝廷明确规定州郡每3年(后改为5年)编修一次图经报尚书省兵部职方,内容要求备载古今事迹、地理山川、土地所宜、风俗所尚,经费一律从州县杂罚钱中列支。唐代图志,有图有说,以说为主,与过去的以图为主,以说为附大有创新。《元和郡县图志》是唐代全国性总志的代表,全书40卷,以当时关内、河南、河北等地10道为纲,分别记述各府州县的户口、疆域道里、形势险要、地理沿革、山水湖泊、丘墓古迹、贡赋物产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舆论图经,惟此书为最古,其体例亦为最善,后来虽递相损益,无能出其范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