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黑旋风对浪里白条 职场人生的精明(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生门与死穴
    每人都有自巳的生门与死穴,成功人士充分发挥生门的潜力。失败者则暴露死穴与敌人。人生博艺,扬长避短,走生门则生,遇死穴则死。
    何为生门?自己的长处,得意之处:长的帅、会写好字。何为死穴?自已的短处、要害:疾病、缺陷、不擅长之处。这个死穴决不可为他人所知,时时处处提防之也。凡人与物,有所长,必有所短。扬长避短则生,用短缺长则死。这一法则,于军事为兵怯。于人事为谋略。于生存为养生。于商战为生意。
    你例个表,自己的生门与死穴一一标清,此仍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在张顺与李逵的斗智中,张顺头脑清楚,善于审时度势。准确把握自已的生门与死穴。这是张顺战胜李逵的前提。
    张顺第1计:诱敌生气
    得宠思辱,安居虑危。
    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
    英雄行险道,富贵似花枝。
    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来有冷时。
    但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面对初战失利,张顺认真地总结经验,制订了对待强敌的科学的战略与战术。其核心是:诱敌深入,以长制短。
    只听得背后有人叫骂道:“黑杀才!今番要和你见个输嬴!”李逵回转头来看时,便是那人脱得赤条条地,匾扎起一条水棍儿,露出一身雪练也似白肉;头上除了巾帻,显出那个穿心一点红俏须儿来;在江边,独自一个把竹篙撑着一只渔船,赶将来,口里大骂道:“千刀万剐的黑杀才!老爷怕你的不算好汉!走的不是汉子!”李逵听了大怒,吼了一声,撇了布衫,抢转身来。那人便把船略拢来凑在岸边,一手把竹篙点定了船,口里大骂着。
    张顺第2计:诱敌上钩
    李逵也骂道:“好汉便上岸来!”那人把竹篙去李逵腿上便搠;撩拨得李逵火起,托地跳在船上。说时迟,那时快;那人只要诱得李逵上船,便把竹篙望岸边一点,只脚一蹬,那只渔船,箭也似投江心里去了。李逵虽然也识得水,苦不甚高,当时慌了手脚。那人更不叫骂,撇了竹篙,叫声“你来!今番和你定要见个输嬴!”便把李逵搭膊拿住,口里说道:“且不和你打,先教你些水!”两只脚把船只一晃,船底朝天,英雄落水两个好汉扑通地都翻筋斗撞下江里去。宋江,戴宗,急赶至岸边,那只船已翻在江里。两个只在岸上叫苦。江岸边早拥上三五百人在柳阴底下看;都道:“这黑大汉今番却着道儿!便挣扎得性命。也了一肚皮水!”
    张顺第3计:以长制短
    宋江,戴宗,在岸边看时,只见江面开处,那人把李逵提将起来,又淹将下去;两个正在江心里面,清波碧浪中间;一个显浑身黑肉,一个露遍体霜肤;两个打做一团,绞做一块。江岸上那三五百人没一个不喝采。当时宋江戴宗,看见李逵被那人在水里揪住,浸得眼白,又提起来,又纳下去,老大亏,便叫戴宗央人去救。戴宗问众人道:“这白大汉是谁?”有认得的说道:“这个好汉便是本处卖鱼主人,唤做张顺。”宋江听得,猛省道:“莫不是绰号浪里白条的张顺?”众人道:“正是,正是”宋江对戴宗说道:“我有他哥哥张棋的家书在营里。”戴宗听了,便向岸边高叫道:“张二哥不要动手!有你令兄张横家书在此!这黑大汉是俺们兄弟,你且饶了他,上岸来说话!”张顺在江心里,见是戴宗叫他,却时常认得,便放了李逵,赴剽岸边,爬上岸来,看着戴宗,唱个喏,道:“院长,休怪小人无礼。”戴宗道:“足下可看我面,且去救了我这兄弟上来,却教你相会一个人。”
    张顺再跳下水里,赴将开去。李逵正在江里探头探脑,假挣扎赴水。张顺早赴到分际,带住了李逵一只手,自把两条腿踏着水浪,如行平地;那水不过他肚皮,淹着脐下;摆了一只手,直托李逵上岸来。江边的人个个喝采。宋江看得呆了半晌。张顺,李逵,都到岸上。李逵喘做一团,口里只吐白水。戴宗道:“且都请你们到琵琶亭上说话。”
    张顺第4计:得饶人处且饶人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中,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张顺的伟大之处在于:遇强敌敢打敢冲;失败后认真总结经验;认真分析敌我之长短;胜利后不计仇,团结同事。
    张顺道:“既然哥哥要好鲜鱼,兄弟去取几尾来,”宋江道:“最好。”李逵道:“我和你去讨。”戴宗喝道:“来了!你还得水不快活?”张顺笑将起来,绾了李逵手,说道:“我今番和你去讨鱼,看别人怎地。”两个下琵琶亭来。到得江边,张顺略哨一声,只见江上渔船都撑拢来到岸边,张顺问道:“那个船里有金色鲤鱼?”只见这个应道:“我船上来!”那个应道:“我船里有!”一霎时,却凑拢十数尾金色鲤鱼来。张顺选了四尾大的,折柳条穿了,先教李逵将来亭上整理。张顺自点了行贩,分付了小牙子把秤卖鱼;张顺却自来琵琶亭上陪侍宋江。宋江谢道:“何须许多?但赐一尾彀了。”张顺答道:“些小微物,何足挂齿。兄长食不时,将回行馆做下饭。”两个序齿坐了。李逵道自家年长,坐了第三位。张顺坐第四位。这个故事可以反思的很多:
    1. 假如张顺初战失败,被李逵打怕了,不敢再战,放弃称臣。永世不得翻身。
    2. 假如张顺初战失败,不认真总结经验,一味蛮干。必遭至更大的失败。
    3. 假如张顺战胜之后,居功自傲。不与李逵团结共存,也必然遭到杀身之祸。
    可见,张顺是个很精明的人,而精明的人,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