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著名的虞姬最少应该有三个:作为历史人物的虞姬,作为艺术形象的虞姬,作为商业招牌的虞姬。 作为历史人物的虞姬非常简单,其实是史书中的闲人、闲笔。 唯一能证明她存在过的正史,是司马迁的《史记》。因为人们对这段故事十分熟悉,所以我将《史记·项羽本纪》中的相关内容照录如下: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这段记录诞生了三个典故:垓下之围、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发生在公元前202年的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之战,是以刘邦和项羽为代表的楚汉两派势力的最后一战,也是决定当时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大决战。但很显然,项羽大势已去。在汉军的四面楚歌声中,项羽夜不成寐,于是在帐中饮起了酒。他以为汉军已经全部占领了楚地,自己已走进穷途末路。 在这样生死抉择而又前景惨淡的时刻,一个女人出现了。她的面目非常模糊,司马迁说她名字叫虞,那么她姓什么呢?不知道。后世又有学者考证她姓虞,那么她又名什么呢?也不知道。我们甚至不能确认,这位“美人虞”中的“美人”,是指普通意义上的漂亮女人,还是指她在项羽诸妾中的地位。因为按照秦朝后宫的品级制度,美人也是地位较高的嫔妃的称呼。所以,一个偷懒的办法,是叫她虞姬—一个姓虞或者叫虞的漂亮女人。 但是,从“常幸从”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判断,虞姬很得项羽宠爱。在如此危急关头,虞姬还在军中大帐中陪着项羽,他俩很可能已经到了须臾难离的程度。项羽的对手韩信曾经这样评价:“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这当然是在贬斥项羽,但项羽这种“妇人之仁”的性格,无疑很讨女人欢心。试想想,在那个年代,一个男人能够尊老爱幼、轻言慢语、嘘寒问暖,已经难得。如果他还是一个有本领取天下的英雄豪杰,对女人而言就是完人了。至于项羽小气,对有功之臣舍不得封爵封地,那是男人的大事,对女人并不重要。她们更注重男人在情感上的关心,而不是物质上的投入。所以,我敢断言,虞姬与项羽的生活是很幸福的。 与虞姬一起出现的还有项羽那匹叫骓的骏马。骓应该也不是马的名字,它的本意就是毛色黑白相杂的马。这是项羽的坐骑,所以“常骑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