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国学讲堂 >

国学讲堂:古人示爱最爱藏头诗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一类杂体诗词。这类杂体诗词,包括了古典诗词格律以外的各种各样的诗体,利用字形、句法、声律等的变化,将诗词变得奇妙有趣,表现出一定的巧思和驾驭文字的能力。藏头诗,就是其中一种。
    藏头诗,又名藏头格,大致有三种形式:一是在前面只说景、情,不说题意,而在最后一联点明题意;二是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藏在上一句的最后一个字;三是将全诗主旨藏在各句之首。
    一、尾联点题
    明朝梁桥在《冰川诗式》中说:藏头格,首联与中二联六句皆具言所寓之景与情,而不言题意,至结联方说题之意,是谓藏头。
    据说,宋代才女朱淑真的父亲骑驴外出,不小心冲撞了州官,州官要拿他治罪。朱淑真闻讯后,急忙为父亲求情。州官听闻朱淑真的才气,想试试她的才学,便让她以不打为题,当堂作诗,并承诺如果能作出好诗,就赦其父无罪。朱淑真就作了下面这一首不打诗:
    月移西楼更鼓罢,
    渔夫收网转回家。
    卖艺之人去投宿,
    铁匠熄炉正喝茶。
    樵夫担柴早下山,
    飞蛾团团绕灯花。
    院中秋千已停歇,
    油郎改行谋生涯。
    毛驴受惊碰尊驾,
    乞望老爷饶恕他。
    这一首诗,共10句,从上到下分别暗含了:不打更、不打鱼、不打锣、不打铁、不打柴、不打茧、不打秋千、不打油八个不打之意,到最后一句点题,恳请州官不打其父亲。如此藏头诗,州官听罢,自然惊喜异常,便释放了其父。
    《笑林广记》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官员断事不明,只嗜好饮酒,常常怠误政事,而且还贪吝财物、欺压百姓。老百姓就作了一首诗嘲讽他:
    黑漆皮灯笼,
    半天萤火虫。
    粉墙画白虎,
    黄纸写乌龙。
    茄子敲泥磬,
    冬瓜撞木钟。
    唯知钱与酒,
    不管正和公。
    这首诗前六句,每一句都隐含不明之意:前四句是看不明,接下来两句是听不明,直到最后两句才点题,讽刺为官断事不明。
    二、头一字藏末一字中
    白居易有一首《游紫霄宫》:
    水洗尘埃道味甞,
    甘于名利相相忘。
    心怀天洞丹霞客,
    各诵三清紫府章。
    早里采莲歌达旦,
    一轮明月桂飘香。
    日高公子还相觅,
    见得山中好酒浆。
    这首诗,第二句首字甘是第一句末字甞(古同尝)的下半部分,可以说是藏在其中。第三句首字心藏在第二句末字忘中。以此类推,而第一句首字水则藏在最后一句末字浆中。
    这就是第二种藏头诗,利用汉字中合体字的特点,从前句末一字分离出一个部件,作为次句的首字,乍看不觉,细品方有妙意。这种藏头诗后续者不多,现在已不常见。
    三、句首藏字
    这是我们最为常见的藏头诗。在古代,书写的习惯是竖着写的,而句首藏字,则要横着念。纵写横读,颇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趣,委婉含蓄而弦外有音。
    广为人知的我爱秋香就是唐伯虎的一首藏头诗,收录在《唐寅诗集》中:
    我画蓝江水悠悠,
    爱晚亭上枫叶愁。
    秋月溶溶照佛寺,
    香烟袅袅绕经楼。
    京剧版《望江亭》中,谭记儿与白士中有一段对话,其中也包含了两首藏头诗:
    谭记儿:
    愿把春情寄落花,
    随风冉冉到天涯。
    君能识破凤兮句,
    去妇当归卖酒家。
    这首诗每句首字连起来,便是愿随君去。因此白士中也回了一首诗:
    白士中:
    当垆卓女艳如花,
    不记琴心走天涯。
    负却今朝花底约,
    卿须怜我尚无家。
    每句首字连起来便是当不负卿。这两首诗一来一去表露了内心的情意,以此定情,韵味无穷。
    当然,还有《水浒传》中吴用智赚玉麒麟的故事。吴用装成算命先生,说卢俊义命中有四句卦歌,让卢俊义写在壁上:
    芦花丛中一扁舟,
    俊杰俄从此地游。
    义士若能知此理,
    反躬难逃可无忧。
    芦与卢同音,这首诗其实暗藏了卢俊义反四字。后来卢俊义吃了官司,这首藏头诗便成了治罪的证据,逼得卢俊义上了梁山。
    可见,藏头诗通过诗词的章法布局、汉字的形体特征来创作书写,从而取得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始读不觉,再读有味,细读才发现妙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