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汪宏华:解密宝玉踢袭人的双重连环"误会"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作者:汪宏华
    讲座地点:中国人民大学2101多媒体室
    讲义提要:宝玉因无意间看到一位画“蔷”字的奇女子,便将怡红院的姑娘全盘否定,由爱转恨,尤其认为袭人欺骗了他的感情,于是向她踢出了报复性的一脚。但为了掩饰行为动机,宝玉假借了双重连环失误。本文在揭开这一悬案的同时还论证:宝玉是情种,更是一位勇攀极顶的爱情探险家,他不仅沿着金陵裙钗8—4—2—1的路径找到了自己唯一不可替代的心上人,还引导周围的女子突破家族空间,找到了各自专属的爱情,多角恋矛盾亦随之化解。曹雪芹强人强国的爱情观是人类永恒的理想。
    一、宝玉想踢人是出于神圣的愤怒
    《红楼梦》第三十回宝玉在外面突遇阵雨,进屋扣门时“叫了半日,拍的门山响,里面方听见了,估谅着宝玉这会子再不会回来的。”“麝月道:‘是宝姑娘的声音。’晴雯道:‘胡说!宝姑娘这会子做什么来。’”之后,袭人试探着去开门,但宝玉却不由分说将她踢倒在地。这一脚还踢得不轻,袭人随即“嗳哟”了一声,当夜还吐了一口血,“肋上青了碗大一块”。
    这件事发生得似乎很偶然:第一,源于盛夏季节的一场突如其来的“阵雨”。第二,袭人等人习惯认为宝玉不会在下雨的时候回来,如:“这么大雨地里跑什么?那里知道爷回来了。”第三,宝玉事后解释说:“还只当是那些小丫头子们”,“我长了这么大,今日是头一遭生气打人,不想就偏偏遇见了你!”“我才也不是安心。”第四,经大夫王济仁看视,“不过是伤损”,问题没有袭人想象的那么严重,几天之后也就痊愈了。
    由于它的偶然性,所以很容易被人们忽略,只当是宝玉情绪失控时的一次非理性行为,确属失误。或者有人认为是宝玉变了,人大脾气大,富贵公子的霸气、狼心终于暴露了出来,仅仅淋了一点雨,就“一肚子没好气,满心里要把开门的踢几脚”,这不明显是恃强凌弱耍大牌吗?而且即使要打人也应该打那些不开门的人,而不是打开门人呀!
    可惜这些说法都落入了“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迷雾,《红楼梦》中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至少宝玉就不曾失去过理智,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在日臻成熟。这一回就是因为无法忍受丫头们的骄纵、欺骗才大为光火的,称得上是神圣的愤怒。更让人刮目相看的是他还学会了找连环借口。
    我们知道宝玉“天性所禀来的一片愚拙偏僻,视姊妹兄弟皆出一意,并无亲疏远近之别。(第五回)”这实际上就是曹雪芹发现的“天赋人权”意识,它就存在于宝玉这类无拘无束、自由成长的孩子的天性中。在曹雪芹看来,自由、民主、博爱不仅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还具有自发和自觉两个不同的境界。自发阶段的民主是没大没小的一团和气;博爱是“天下第一淫人”的意淫或曰泛爱(包括同性)。我们的“闺阁隐士”贾宝玉的成长过程非常独特,许多看似莽撞的行为往往都成了他走向自觉的转折。他踢袭人就是将错就错的神来之“脚”,为自己的生活踢出了一片新天地。曹雪芹相信,只有在行为上大胆尝试,甚至实施“休克疗法”,才能在思想上有新的突破。我们应该看到,前八十回宝玉同时完成了一分与一合两个变化:一分是将混沌一统的大爱逐步区分成亲情、友情和爱情等不同的情感;一合是将分散在许多女孩身上的爱情逐步收缩聚集,直到专注于一人。
    在“大旨谈情”的《红楼梦》中,爱情是亲情、友情之外的第三种高级情感,就像人是天、地之外的第三种高级存在一样(笔者在以前的文章中已作论证)。其中很多所谓的爱情不过是由亲情、友情产生的错觉,如宝玉对黛玉,宝玉对宝钗。只有当人达到高度自觉之后才能获得完整的爱情,宝玉就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的逐层蜕变。曹雪芹不仅比弗洛伊德更早提出问题,而且更好地解决了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