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信军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为南北朝时期道教著名的思想家、医学家、博物学家和书法家。其一生笔耕不辍,著述颇丰,撰写了大量重要的道教著作,并在天文历算、地理方物、医药养生、金丹冶炼等方面都有论述。 在医药方面,他的《本草经集注》、《肘后百一方》、《陶隐居本草》、《药总诀》及化学制药的《集金丹黄白方》、《合金丹诸法节度》、《太清诸丹集要》等重要著作,对后世本草学、针灸学、化学、冶炼学的进展具有积极重要的推动作用。 陶弘景(资料图) 在治病辨症方面,他提出因人而异,即男女、老幼、虚实、环境的不同,病因、病理就有很大区别,应采取相对的诊断及治疗。对药物上的区分,他首次将《神农本草经》中的365种药物的上、中、下三品的分法,改为按照药物在自然界中的属性进行划分,即为玉石类、草药类、木质类、虫兽类、果蔬类、米食类、有名未用类七大类。 同时他又把药性酸、咸、甘、苦、辛五味,更细致地区分为寒、微寒、大寒、平、温、微温、大温、大热八种。他的这一举措被誉为“对五世纪以前药物学的一次全面综合和总结”。唐代官修本草《新修本草》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分类法,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采药实践(资料图) 《本草经集注》是陶弘景在长期采药、用药实践基础上完成的。他将《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共计七百多味药加以汇总和区分,完成并分类为药物炮制和配制方法、诸病通用药、中毒解救法、服药后的宜忌、药物不宜入汤酒、药物畏恶等七情和四季药物相使等。 此外,他提出“诸病通用药”名目,并列举出80余种疾病的通用药物,这不仅给医生处方用药带来方便,而且开创了按药物主治作用进行分类的先例。同时他还规定了丸剂、散剂、膏剂、汤剂、酒剂的制作规程,考订了药用的度量衡。 陶弘景辩证的药学思想极大地促进了传统药物学理论的发展,他的本草学成就在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编辑:景卿) 本文为李信军授权腾讯道学编辑发布,文/李信军,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