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其它 >

【陈杰思】《君子规》——卷三《礼》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儒家网 陈杰思 参加讨论
陈杰思

    作者简介:陈杰思,男,西历一九六四年生,华族,云南江川人氏,无党派爱国人士。现职为香港孔教学院院长助理、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组委会主任、云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是中华义理学科倡导人及中华十大义理教育品牌首创者。出版著作《中华义理》、《中华十大义理》、《中华义理经典》、《君子规》、《国学复兴方略》、《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主张将中华义理建设为国学核心学科,主张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十大义理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认为国学应当有学习、研究、修身、践行、运用、传道六项事业。其学术成就载于陈杰思学术网(www.chenjiesi.com)。
    

    《君子规》
    ——卷三《礼》
    编著:陈杰思
    书写:陈  平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表
    时间:孔子2565年暨耶稣2015年2月5日
    
     
    在礼的功用之中,和谐最为可贵。礼的本质,就是仁爱、恭敬、真诚。礼用于培养道德,在人的不良行为发生之前加以禁止,使国家安定,在社会中建立秩序。
     
    克制自己,复归于礼。践行礼仪要适中,应当简易。容貌端庄,体态端正,脸色和悦,言语通顺。
     
    遵循正道,用诗文来陶冶性情,用礼仪来立身,用音乐来涵养性情。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即使有礼仪,又有什么用?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即使有音乐,又有什么用?
     
    贫困者不要献谄,富有者不要骄横。贫困者应当快乐,富有者应当好礼。如果不符合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行为规范,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更不要去做。
     
    在一起做事,不要避开劳累,在一起饮食,不要贪取过多;在一起行路,不要抢道;在一起获取物品,不要过多侵占。
     
    无论用餐、就座还是行走,都应该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长辈有事叫人,应立即替他去叫,如果被叫的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帮忙。
     
    称呼长辈,不可以叫他们的名字。面对长辈,不要骄傲,更不要欺凌;路上遇见长辈,应快步上前行礼。长辈还了礼,就要恭敬地退后站立一旁。
     
    长辈站立时,晚辈不应当坐下。长辈坐定以后,让晚辈坐时,晚辈才可以坐。公共的场所,不要喧闹。在尊长面前,说话要低声。
     
    有事要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去时,要稍慢一些。长辈问你 话时,要站起来回答,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对待叔叔、伯伯等尊长,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堂兄姐、表兄姐,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清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老年时光很容易就到来,每个人都要珍惜此时此刻。早晨起床,一定要洗脸、漱口。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
     
    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放置东西,要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到处乱丢,以免弄脏。
     
    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华丽。穿着应依据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对于饮食,不要挑剔,饮食适量,不要过多。
     
    禁止吸烟,禁止吸毒,不要酗酒。饮酒醉了,就会丑态百出。步伐应当从容,站立时要端正,作揖时要躬身弯腰,叩拜时要体现恭敬。
     
    不要挡在道路中央,不要歪歪斜斜地站立,坐的时候双膝合拢,腿不可以抖动。缓慢关门,声音要轻。肃静之地,脚步轻盈。
     
    做事不要急急忙忙,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惧困难,也不要怠慢。讲话时,咬字应该清楚,发音要流畅,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
     
    穿行道路时,要左右察看,放慢脚步,不要匆忙乱窜。不要接近容易发生争吵打斗的不良场所。对于邪恶下流、荒诞不经的事,绝对不要去追问。
     
    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明明白白地提出请求。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他人物品,就是偷窃的行为。借来的物品,要及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
     
    房间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桌子要保持清洁,笔砚要摆放端正。物品乱放,会导致自己的内心不宁静。写字时如果没有恭恭敬敬,就表示你内心浮躁不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