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其它 >

【刘伟】应该让孔庙回归本位—— “海南第一庙”被毁有感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儒家网 刘百淞 参加讨论
刘百淞

    作者简介:刘伟,字百淞,西历1982年生,河南灵宝人。苏州大学中国哲学博士。现任安徽工程大学讲师。从事儒家思想研究,习行儒学优秀传统,著有《儒学传统与文化综合创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天下归仁:方以智易学思想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年版)等。
    
 
    近来,享有“海南第一庙”的文昌文庙遭到了史无前例的毁灭性的破坏。这一负面消息掀起了轩然大波。中国内地儒家人士对此表示强烈愤慨,同时又为自身的悲凉境遇感到万般无奈。文庙是祭祀孔子、传承文教的重要场所。然而文庙的管理现状与儒家的崇高理想大相径庭。悲恸之余,反思目前的文庙管理制度,儒家认为其中存在着许多严重的弊端,要求收回文庙的管理权,杜绝此类恶性事件的再次发生。
    当世俗化的浪潮不断冲击优秀的传统文化时,儒家也未能幸免于难。就破坏的过程而言,从青年学生公演“子见南子”的闹剧到谭厚兰挖坟掘墓,孔子的圣人形象被彻底扭曲,甚至无法享有一位先哲应得的尊重:从金声玉振的万世师表沦为“坏东西”。这是特殊的历史阶段的写照。
    时过境迁,一阳来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宗族势力应运壮大。在一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下,儒家被视为宗族利益的护符,以至于出现拆毁明伦堂、为某家族修建祖祠的荒堂之举。其实,这是对儒家思想的误读。儒家以“仁”作为终极关怀,以“礼”约束一切社会成员的言行,以廓然大公的气度克制不同层面的私欲,然后返回到终极关怀,以“仁”协调公私关系,引导社会生活朝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文庙承载着传播天下观念、显扬仁学的重任。任何宗族的私利在其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遑论凭借宗族力量侵夺孔子庙堂以纵其欲!
    在文昌文庙的学宫遗址上修建旨在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宏光寺”,不仅诱发了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而且对“文化中国”构成了极大的伤害。孔子被逐出文庙,学宫被改成佛寺。黄钟瓦釜,颠三倒四。一切都是物欲横流的恶果。当孔夫子被“孔方兄”欺辱时,儒家究竟应该做些什么?是默然忍受,还是“直道而行”?
    当前,儒家能否与其它宗教齐驱并驾,早已成为一个实践问题、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学术问题。经过近百年花果飘零的考验,儒家已经走出历史的低谷,重新挺立道德主体,再次公开担当社会责任,增进认同感,构建中华民族的文化家园,积极要求保护儒家的文化遗产。然而单纯的保护只是维持现状,不能达到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效果。因此,儒家呼吁收回包括文庙在內的财产管理权,以便在国家制度的框架下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
    平心而论,毁坏文庙既是破坏儒家的文化遗产,又是对民族自尊心的伤害。当今世界,文明冲突频仍。一切冲突都源于内心的焦虑。面对世俗化的挑战,儒家的声音显得微乎其微。但正是这种激扬的心声维系着和谐与稳定。为了不让孔子变成“幽灵”,儒家必然坚定信念,采取一切有效的实际行动,直到道统复兴。君子如钟,小叩小鸣,大叩大鸣,矢志不渝,毕成其功。 
    原载于《侨报》2011年9月4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