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评论杂谈 >

【谢惠媛】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用的三个维度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儒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用的三个维度
    作者:谢惠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二月二十日癸卯
              耶稣2017年3月17日
    当前,党中央高度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也于近日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了相关工作。从理论上明确优秀传统文化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从价值维度来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和文化往往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价值是文化的深层内核,文化是价值的重要载体与外在呈现。因此,提炼价值观念与构建价值体系离不开对文化背景的把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结合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全面把握当代中国的文化精神。惟有如此,核心价值观才能更加符合中国实际,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得到人民的认同与支持,其培育和践行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文化的发展是动态的、延续的,而不是静止的、孤立的。当代的文化精神离不开传统,是传统基础上的继承与创新,其承载的价值观念与文化传统一脉相承。因此,要理解中国当前的文化精神,既要把握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也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际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凸显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价值诉求,能很好地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更好地发挥引领思想与凝聚共识的作用。因此,作为推动民族文明进步与国家发展壮大的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既要着眼实际,融合当代思想精华,又要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第二,从政治维度来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什么样的路、怎样走好这条路,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国家的具体情况。而这种具体情况既包含了经济和社会状况,也包含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传统。我们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国经历了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早已积淀了有别于西方的深厚文化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构成了内蕴于中国道路的元素,展现了中国道路的独特魅力。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应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自身基本国情,不能照搬西方、妄自菲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有助于坚定道路自信。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中国智慧”能够强化中国特色的文化自觉,并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添文化自信。
    第三,从历史维度来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构建国家治理体系与提升治国理政能力。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同样需要重视与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动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形成的丰富经验,可以为应对与处理当前遇到的各类复杂问题提供历史启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可以说,对于历史问题的深入把握,有助于对当代问题的梳理与剖析;历史上治国理政的经验,同样可以为当代提供参考与借鉴。忘记了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今天的探索就容易重蹈覆辙、事倍功半。
    中国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治国理政方面探索出适合自身的独特路径,就不能脱离自身的文化传统,就应当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取资源。比如,强调天下为公、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强调为政以德、德法相济的德治主张,强调正己修身、慎独慎微的廉洁品格,强调居安思危、革故鼎新的变革观念,都能为提升治国理政水平提供丰富的智慧滋养。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我们提升治理能力的历史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治国理政的一系列经验与洞见,在当代仍有其现实意义,亟待我们进行深入梳理和挖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