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评论杂谈 >

【陈昊】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何以成为经典?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儒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何以成为经典?
    作者:陈昊(厦门大学)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正月十二日丙寅
              耶稣2017年2月8日
    
    朱熹一向被称为“集大成者”,其一生讲学著述精华,集中于《四书章句集注》(即《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的合编)。这一著作何以成为经典?学者追溯历史,多归因于政治上的推崇与科考功利的引诱,认为元、明、清三朝推崇程朱理学,定《四书章句集注》为科举取士“教科书”,是《集注》成为经典的原因。
    其实不然,“打铁还要自身硬”,历代官方之所以选中《四书集注》,根本原因在于著作本身的“经典性”:既全面综合了汉唐以来章句训诂成就,又消化吸收了两宋诸儒的义理解释;既在文字上简洁有条理,又做到了义理的贯通圆融。更有用功次第分明、内圣外王兼备、本末精粗无不该等长处。而这些,都是其他同类著作无可比拟的。
    进一步言之,《四书章句集注》之所以具备“经典性”,源于朱熹穷毕生心力与志意,孜孜以求,精益求精,对这一著作不厌其烦地“打磨”。朱熹约在绍兴末年,开始撰述《四书集解》。在《集解》基础上,通过二十多年问学,与四方师友门人讲论切磋,淳熙四年(1177年),朱熹48岁,修订序成《四书集注》。这一经典的著述工作,非到此为止,而是再历二十余年,朱熹几乎穷尽后半生心血,反复修改《四书集注》(可数的大幅修改至4、5遍)才有了庆元五年(1199年)建阳版“晚年定本”。甚至到庆元六年(1200年),71岁的朱熹与世长辞之前,其手头最后的工作,仍是修改《大学章句》“诚意”首见处。
    以《四书章句集注》的《论语集注》为例,更可见其打磨经典之功:朱熹25岁任同安主簿主管县学,为诸生讲《论语》,是撰述《论语集解》的源头。30岁,集合古今诸儒之说,草成《论语集解》。34岁,删改诸说著《论语要义》、针对启蒙入门者编纂《论语训蒙口义》。43岁,在建阳编订出版《论语精义》(后相继再版改为《论语要义》、《论语集义》)。48岁,序定《论语集注》(《论语或问》)。53岁,合刊《四书章句集注》。直至71岁亡故,期间无数次与学人弟子讨论讲学,反复修订《四书集注》。
    可见,之所以成为九百年以来无可替代的经典,是因为《四书章句集注》凝聚了朱熹毕生的学术精华。钢铁来自淬炼,经典源于打磨。
    反观今日学术创作现状,情形不免教人忧心。浮躁的学术氛围、功利的社会风气,使学者无心打造经典。刻板强调“数量”、片面追求“创新”的学术评价体系,使学者不敢去打造经典。
    为今之计,教育主政者当尽快调整学术评价体系,鼓励更多精品佳作。学者,则当立意高远,致力于以毕生精力,成就经典。起码也应杜绝“粗制滥造”,为“学术环保”计,不制造“学术垃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