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 作者:傅路江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 《道源文集》(傅路江著)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二月十九日戊申 耶稣2016年3月27日 我今年四十一岁,人生的征途已经走过了一半。我好像感觉到累了,想坐下来,好好休整一下自己。 童年 我出生在一个群山合抱,绿水环绕的小山村。在那里度过了我快乐的童年。春天和小伙伴一起去踏青,欣赏那漫山遍野的杏花。夏天到河里去摸鱼,打水仗,在树林里捉知了。秋天来了,脆甜的大红枣,火红的柿子,金黄的玉米,硕大的红薯,白白的大萝卜,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冬天的山村更是别有一番风情,尤其是下雪的日子,白天我们尽情的去打雪仗,滑冰,晚上围坐在炉火旁,听着老奶奶讲述狐仙的故事。童年,一个多么纯洁和神圣的字眼!我感激我的童年!是你给了我幸福的回忆,也永远启发着我对人生的思考。 少年 在我七岁那年,妈妈送我去上学,从此就告别了我那无拘无束的童年时代。教我的老师是我妈妈的同学,也是她的结义妹妹。她对我要求很严厉。所以我的成绩总是忽高忽低。她狠狠地教训我一顿,我的成绩就好一阵,稍一放松,就下去了。我父亲是医生,爱看闲书,也爱给我们讲述书中的故事。父亲每次外出,总是喜欢给我们买一些连环画。所以,我们的课外知识比别的小朋友要多。有一次,我们学习《草船借箭》。因为我们的老师没有读过《三国演义》,对这篇课文的背景和人物都很陌生。她就请一位年长的老师来辅导她。我恰好在旁边听到了。回去就告诉父亲说,我们老师真好笑,居然连周瑜、诸葛亮的故事都不知道。老师对我很用心,她为了激励我好好学习。特意让我当老师助理,让同学们称我为“小老师”。说是只要老师不在,我就是老师的角色。“少年不识愁滋味”,真的!我的少年时代依然是快乐的。我感激我的老师!我怀念我的老师!每次想起那段岁月,我总会从心底里涌起一股暖流。 青春 我十二岁上了初中,从此进入了青春期,开始第一次思考人生。有一次,我放学回来,妈妈让我到山上去打猪草。我一个人来到我们村庄对面的小山上。那天刚刚下过雨,绿荫掩映下的小山村显得格外美丽。我深情的望着欣赏着。忘记了时间。我的思绪开始穿越时空。我思想翩翩。想到这个村庄十年前是什么模样,乃至二十年前,三十年前,一百年前,一万年前是什么模样?当我想到一百年前现在活着的人都还没有出生,一百年后现在活着的人都已经死去。我不禁毛骨悚然。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死亡。我想到,我也会死亡的。我不禁陷入了无边的恐怖之中。接下来的一个月之内。我的脑子里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也会死亡的。我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每天放学回家,我总是喝上一杯白酒,趁着微微的醉意,独自一人爬上我家对面的小山,躺在草地上,仰望着漫天的星斗,苦思冥想着我那人生的难题。这样持续了一个月。我的思考有了结果。我不甘心像一般人那样浑浑噩噩的度过一生。我要过有意义的一生。即便我死去了,我也要为后人留下些什么。那我具体要做些什么呢?依然没有清晰地答案。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我在我的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毛泽东在政治上给中国造成的损失,我一定要用文化来挽回”。这是我人生第一次立志!张寿甫先生说“自命生平原不凡,良医良相总空谈。”现在回想起来,也许当年太狂妄了。但是,那毕竟是我青春时代的一个梦想。这个梦想使我的人生有了色彩。 壮年 我高考落榜后,随父亲一边务农,一边学医。三年后到县城开诊所,为父亲当司药。又三年后结婚生子。当了父亲之后,心态当然有了很大的变化。几乎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教育孩子上面。爱人怀孕时就进行胎教,女儿一周岁就叫她背诵《医学三字经》,三岁开始为她选择幼儿园,几乎跑遍了县城所有幼儿园。女儿上小学三年级时,看了王财贵教授的演讲,毅然决然让孩子停学回家,背诵《四书五经》。女儿十三岁那年,我带着他们游学北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一年后,又把他们送到河南一家私塾学堂。在这期间,我东到曲阜,西到平陆,北上京城,南下长沙。为了探求中国文化复兴的道路,走遍了半个中国,也结识了很多仁人志士。经历了许多难忘的故事。我人生的壮年时期就是在这样的辗转求索中度过的。 中年 年过四十岁,毫无疑问我已经进入到了人生的中年时期。妈妈去世对我的影响特别大。我仿佛一下子衰老了。料理完妈妈的丧事之后,我就病倒了。妈妈在世时,总是和我开玩笑说,是我连累了你,要不然你又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丢下你这个半死的老娘。当初我也曾真的这样想过,要不是妈妈有病,我也许又要四处云游去了。但是,一旦妈妈真的走了。我却一点儿往外走的心思也没有了。我的心绪反而沉潜了下来。开始重新思考人生,思考孩子们的教育,思考中国文化的复兴。妈妈去世一个月之后,女儿和我进行了一次长谈。她说到,爸爸,我感觉到我们都活得太累了。承平天下对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是不现实的。我们不必想得那么远。我们只需过好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应该有稳定的收入,保证老人得到赡养,孩子得到教育,我们平时读读书,过着舒适滋润,有文化品位的生活。这就是儒家理想的生活方式。女儿的话对我震撼很大。我一下子轻松了许多。我知道我的女儿长大了,智慧已经超过了我。我可以放心了。“道在高处,要向低处行”,我以前是那么自负,所以活得很累。那天晚上我睡得很香很甜。仿佛回到了我的童年。 未来 四十岁,无疑是人生的一个中转站。我站在这个中转站的站台上,翘首望去,来去的路似乎已经明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