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学生驱逐刘清平(三)(2015-6-08) 整理者:冷长安 来源:儒家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四月廿二日乙卯 耶稣2015年6月8日 #儒家每日快评# 侯小兵(@柳夫人门下走狗): 【复旦学生要驱逐本校教授——只关师德,无关学术】因刘清平引起的网络激辩,再一次反映出社会对师德的强烈关注。作为教师,德行和学问的评价是否可以截然分开?教师的职业底线和言论底线又应在何范围之内?这是我们在此事件之外应当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陈明(@陈明原道): 【刘清平教授如街头混混似的乱骂匪夷所思】(一)反传统乃一时代共业,但从打到孔家店批林批孔发展到街头混混似的侮辱孔子孟子直至他们的父亲母亲却是刘清平别业独造。此非儒门与刘的个人恩怨,更与言论自由无关,甚至道德也不是适合他的讨论角度。 陈明(@陈明原道): 【刘清平教授如街头混混似的乱骂匪夷所思】(二)我感兴趣的是一个研究者在面对历史人物时如何处理自己情感和理性的关系,如何处理对象的思想和人身的关系。刘声称自己的专著“《忠孝与仁义》分析了儒家最致命的一个悖论:为了忠君孝父不惜坑害陌生人和民众”,误读和错解可谓匪夷所思。 陈明(@陈明原道): 【刘清平教授如街头混混似的乱骂匪夷所思】(三)现在,在由这些言论得知他的底线和底蕴之所在后,才意识到那些以学术之名发表的论文不过是其心理扭曲怨恨烧心无可解脱的自我发泄而已!可悲的是,他就是凭着由这一系列哗众取宠攒来的高引用率从武汉被引进到北京,又从北京被引进到上海,并且粉丝无数。 陈明(@陈明原道): 【刘清平教授如街头混混似的乱骂匪夷所思】(四)或许,更需要反思和调整的并非刘清平教授,而是我们的知识生产和评价体系和我们的社会心理!? 余东海(@余东海化身): 【击蒙】刘清平声称其专著“《忠孝与仁义》分析了儒家最致命的一个悖论:为了忠君孝父不惜坑害陌生人和民众”云,此言暴露了其学术功底和操守之低,可谓一言自毙。盖儒家亲亲仁民,孝父和忠君爱民具有一致性,并且以孝为仁德之基,以民为政治之本,在政治序列中,将民放在第一位。这是儒学常识呀。 @儒家网: 【学者评议】华东师大陈乔见副教授:刘清平之批孔孟,济楚之批刘清平,其言辞教养与修为相悬何止千万。济楚率性而为,有怒即发而不失于辱骂,有理有节。复旦有教授如刘氏者,复旦之不幸也。复旦有学生如济楚者,复旦之幸也。 济楚(@济楚_复旦): 【关于刘清平教授无口德失师德一事之声明】我认为在此事上,我的言责已尽。相信集众人智慧,当能得出更理性的讨论结果。同时,禀承与人为善冀其自新的信念,愿意相信经此舆论风暴,良知尚存(或曰理性尚存)的刘清平教授从此收敛言辞尺度,展现文明人和师者的风度。 济楚(@济楚_复旦): 【关于刘清平教授无口德失师德一事之声明】最后,我有三点希望:一,希望网友们能出辞文明,“修辞立其诚”;二,我并非因刘清平教授批儒而予以痛责。我认为他恶劣粗口,有失师德,有辱斯文,影响极坏任何试图将这场争论引入歧途的趋向,皆非我初衷。三,希望这次事件能引导公众严肃思考师德、口德(恶劣粗口)这一更具普遍性意义的问题。 #人性论# 余东海(@余东海化身): 【人性论】以为自由主义的人性论是性恶论,以为民主法治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是一个普遍的误会。自由主义对本性之善也有一定认知(详见《仁本主义人性观》)自由主义的哲学背景是人本主义,西方文艺复兴运动依据的人本主义思潮,深受中华文明和文化影响。而性善论是中华文化主流。 余东海(@余东海化身): 【人性论】以本性为恶,是对人性美好、生命尊严最深刻的鄙弃和蔑视。古今所有恶制恶法的人性论基础都是性恶论或准性恶论,法家是典型的性恶论,神教的原罪论、马家的“阶级论”和“社会关系总和论”都是准性恶论。它们开出来的君主极权制、教主极权制和党主极权制,都是恶制。 余东海(@余东海化身): 【人性论】性善论认为,善是先天,恶是后天;善是本生,恶是派生。恶习无论多么深重,根深蒂固,终究是习性。善是主,恶是宾,小人就是喧宾夺主者;善是主,恶是奴,恶人就是恶奴欺主者。然无论宾客多么高调,奴婢多么猖獗,都无法真正取代主人的地位。丧权失位的主人仍然是主人。 #其他精彩微博# @天下行二 : 【感叹】由于历史的久远和历史战乱灾变,很多史前资料难以查阅,很荣幸孔孟以及其他先贤将这些史料保留下来,使得有所保留借鉴,但也是随着年代变故而流失很多,然而我们仍然不难在往圣的典籍里面发现我们中华元祖的文明是多么的璀璨! @斯文V: 【传统文化】传统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是世界的文化。习总的文化治国方略,一锤定音,尘埃落定,历史已经转向,这是习总的功劳,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已近尾声。此时的墨家骂街、基徒愤怒,不过是节日里的鞭炮声罢了。文化好了,国家就好了。如果说主义,儒家就是文化主义,斯文斯道,斯民斯国,荣辱兴衰,思之泪下。 李竞恒(@李竞恒-花雕酒): 【西方文化】很多认同华夏传统的朋友,鄙视甚至仇视西方文化,从情感而言,我理解他们。不过,他们所蔑视的“西方”,其实是以白左文化为代表,以放荡、嬉皮和无信仰为特征,如西欧和米帝东海岸大城市文化。实际上,洋人的保守主义者,反倒和华夏红脖子很接近,都看重传统德性与古典自由,治理社会而非瓦解社会。 @杨万江: 【礼遇】我们对某人的礼遇,可能根据他对社会的贡献或相关状况。这是非常必要的。这叫“礼取于人”。但问题若是反过来,我们用一个人从社会获得的礼遇,包括职位、权力、地位、利益及其延伸的社会关系来决定和限定人的前途、机会,乃至用以分配真理和是非,这就导致人才的压制和礼治的腐败。这叫“以礼取人”。 @光武後族 : 【自由】践行仁道不要有太多功利计算,争取自由本身就应是践行仁道的内容之一,自由主义不过是把本已蕴涵在仁道中的一个德目突显出来。偏扏的自由主义当然有弊端,但自由作为一项基本原则是不能反对的,儒家適足以救其流弊而调適上遂之。如果圣道真是植根于人性,则是不可能灭绝的。 #东海每日微言# 余东海(@余东海化身): 【开蒙】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强调了道的重要,但不能因此认为孔子轻视生命。相反,闻道之后更加珍惜和敬畏生命。因为道是生命的本质,人的生命是道最重要的载体。明白了万物一体、物与民胞和“天地之性人为贵”之真理,自然更能明哲保身和敬天保民。闻道之后,不怕死,更贵生。 【看历史】“罪恶、邪恶、丑恶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此说颠倒。一切文明都是良知的作用,是良知光明的体现。恶则是人类历史前进的最大阻力和阻力源。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善与恶的斗争史和拉锯战,善占上风则文明进步,恶占上风则野蛮落后。 【儒耶】儒家的天和耶教的神,显然大不同,没有可比性。耶教视神为“客观存在”,神是神,人是人,神人割裂,牟宗三称之为离教;儒家的天,既有超越性又有内在性,是形上形下的统一,主客观的统一。故儒家天人不二,既天既人,人之本性即是天性,牟宗三称为圆教。 【儒眼】孟子说,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春秋》之所以令乱臣贼子惧?凭的不仅是历史真相的力量,更是道德真理、政治大义的力量。《春秋》是儒家外王正经,所阐发的大义真理,对于乱臣贼子就像照妖镜,让它们无所遁形。所以古来乱臣贼子,必反圣贤,反儒学,反春秋,极尽诋毁抹黑焚坑诸能事。 【良知】子贡不得而闻的“性与天道”,性即天道,于天而言为道,于人而言为性,即天命之性,即仁性道心,即良知。天道创世,良知造人,故阳明说:“良知是造化的精灵”。所以良知是生命的本质、主体和第一性。她不是后天而是先天,不是产生而是天生。良知就是天。 【儒理】人权和主权、民权和君权(领导权)各有疆域,不能相侵。董仲舒指出:“权移于臣则有僭窃之患,移权于民亦启争夺之祸。大权下移,必为强者所持,良懦无以自立,相忌相残而内难以作,民受其殃矣。”(春秋繁露)春秋之乱是权移于臣,民国之祸是权移于民。王船山亦以天下之权移于庶人为大乱。 【儒范】道高于势,民重于君。儒家尊君但不唯君意,更不媚君主,重民但不唯民意,更不媚民众。儒家惟道是从。君(领导人或领导集体)欲用儒,民欲选儒,就要听从圣言,遵循中道。若政治缺德,社会反常,上不尊重,下不支持,那就无道则隐,独善其身。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