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之道,以和为贵 ——学习儒家思想的一点体会 作者:张泉源(中國人壽退休人員) 来源:作者惠赐《儒家邮报》 时间:孔子2564年暨耶稣2013年3月21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本人认为,弘扬中华文化要从儒家思想的发扬光大开始,人文之道以和为贵是儒家思想的主要内涵之一,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的基石。长期以来因工作太忙无时间学习,这次难得有机会退居二线清静下来读书,在研究风水学的同时不经意间接触了儒家思想,没想到收获还真不小,使我真正认识了被世人称之为圣人的“孔老夫子”。由于本人的年青时代受“批林批孔”的影响“中毒”太深,固长期以来竟然将“孔老”界定为“中庸之道”的迂腐之辈。俗语说:“学习是使人摆脱平庸的唯一最佳手段”,通过这次对儒家思想的接触,才真正认识了儒家思想是祖国千年文化的代表,目前仍有80多家“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联合国也设立了“孔子教育奖”,儒学对世人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记得前不久某报刊登了一个放羊娃的故事,大致的意思是:话说不久前,某报有位记者到山区采访,进村时见到的第一个人是一位10多岁的放羊娃。记者问:小朋友,你每天放羊是为了什么呀?放羊娃答:为了赚钱呀!记者又问:你赚钱做什么用呀?放羊娃答:有了钱可以盖房子呀!记者又问:你盖房子做什么用呀?放羊娃答:娶老婆呀!记者又问:娶老婆又做什么呀?放羊娃答:生孩子呀!记者又问:你生孩子又是为了什么呀?放羊娃哈哈大笑说:你真笨!这个都不知道,孩子长大了可以帮我放羊呀!记者此时无言以对。这个故事不得不引发本人对哲学层面的思考:难道说人的一生个个都是放羊娃的轮回吗?生命的终极意义到底是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本人试图从儒家思想中找到一些答案。按儒家思想的说法,生命的终极意义就是:追求并得到和享受幸福和快乐!什么叫幸福和快乐呢,儒家思想认为:“幸福和快乐的人生一定是平衡式的人生”。什么又叫平衡式的人生呢,儒家认为:平衡要具备三要素。一是心态要平和,应具备自我把持能力,应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指每个人对周围世界的适应能力要强;二是做人要中正,俗话说“要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做人是否中正,这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不要做机会主义者,不要贪图一时之快,不要乘一时之便;三是做事要均衡,指事前先做周致的计划,事中会做细密的执行,事后会进行反思和提升。世事变化无常,世人千奇百态,要想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就要处理好我与他人、我与自身、我与自然的关系。儒家思想认为:在处理我与他人、我与自身的关系时要保持心态平衡,在处理我与自然的关系时要保持生态平衡。按儒家的说法是:我与他人的关系要保持“和合”,以和为贵,和平共处;按佛家的说法是:我与自身要保持“和合”,要做到身心合一、心无杂念、四大皆空;按道家的说法是,我与自然要保持“和合”,生态要平衡,自然规律不可抗。学习儒家思想的目的,就是要我们联系实际活学活用,将祖国的千年文化之精髓“和合”的大智慧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和现实生活中,艺术地处理好企业的发展之道,艺术地处理好人际关系以及客户关系,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为人处世的日常生活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艺术地调节好自己的生活方式。 从大的方面讲,儒家思想的“以和为贵”既可以用来治国也可以用来安邦,这一点可以从2002年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所制定的一系列国策中窥见一斑。比如:当前的对外国策是“和平发展”,强调了在以和平为前提条件下发展与各国的国际关系;对内的国策是“和谐发展”,现在,全社会从上到下都在积极倡导创建和谐社会,对于一个拥有十亿农民的大国,首先要重点解决好的就是“三农”问题,以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对台的国策是“和平统一”,以我们今天的国力,若想用武力来解决台湾问题那是绝对绰绰有余,为何又要强调用和平统一的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呢?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这些国策,不正是蕴涵着“以和为贵”的儒家思想真谛吗? 从小的方面说,就企业的发展之道而言,无论是大企业或小企业,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和谐”这两个字。首先是“人文”团队建设离不开和谐,其次是“企业文化”的再造也离不开和谐。所谓“人文”,其三块基石是“仁、爱、和”,其精神实质是“根植于内心的素养,是一种无须他人提醒的自觉,一种于承认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一种舍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所谓“文化”指的是企业文化,其实质就是一个企业的价值观,每位员工共同拥有的、无须他人提醒的自觉的行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制度会带来规范,人文才会带来和谐,制度建设虽然重要,但没有人文是不行的。当前,大部分企业都在大力倡导执行力,这是无可非议的,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执行力万万不行。但企业只有执行文化还不行,因为执行文化只解决浅层次和短期的问题,执行文化不代表企业文化。简单地说,不同的企业需要不同的文化,每个企业都要围绕自已不同的成功模式建立不同的企业文化。而执行文化是每个企业都需要的,同大于异。说得再复杂一点,如果我们把一个组织由浅入深划分为资源、流程、价值观三个层次的话,执行力解决的只是流程层次的问题,企业文化解决的是更深层次的价值观问题,围绕作为组织之心的价值观建立起来的企业文化才是一家企业长期成功的根基。可见,企业价值观和员工价值观的统一与再造是何等的重要。为什么当前在企业界“执行力”比“文化建设”更受追捧呢,原因很简单。我国的多数企业刚刚走过重视“资源”的阶段,现在开始重视组织的第二层—“流程”。这当然是进步,但距一个有文化的企业,还任重道远。要使我们的企业文化植根于每个员工的行动上,就必须对每个员工都来一次灵魂深处的“革命”,这就是企业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的统一与再造!而“人文”团队建设,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的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使团队中每个人都具有“人文”精神,其次是如何使团队达到“和谐”,再由许许多多的和谐团队构建成和谐企业,从而造就出自己的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在组织的最深层,因此它不像资源、流程变起来那么容易。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员工价值观,而人的价值观不是发一个红头文件或喊一句“成己为人,成人达己”(注:中国人寿的企业文化)口号就能改的。人的价值观的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一定时期的观念上的贯彻,还要切实触及到每个人的灵魂深处,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和逐步的积聚,才能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企业价值观和员工价值观。当员工的价值观都改变并与企业价值观统一之后,对企业将产生长久的影响,可提升和创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只是个认知过程,复习和练习才是最重要的,对儒家思想的简单认识是远远不够的,“人文之道”任重而道远,“以和为贵”还得从点滴做起。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客户关系。我们要学会运用儒家、佛家、道家思想的大智慧,在工作上和日常生活中恰当地处理好“我与他人、我与自身、我与自然的关系”。儒家倡导的是:“我与他人要和合”。和合----指顺(豁达),具有可持续性。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是“仁”,儒家共有八德:“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能做到,自己都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勉强人家去做。当前,中西方观念上的差异比较大,我们中国人传统习惯最狠的就是自己身边的人,对身边的人不服气,眼红自负又不争气,所以就没有生气。本人认为,就群体而言,中国人个个都要学会用儒家思想艺术地处理好我与他人的关系,建立我与他人的“和合”,这样可以减少被自己身边的人所害,能使自己规避“人祸”。佛家倡导的是:“我与自身要和合”。佛家思想的“我”包含本我、自我和超我。也就是说:我与自身要做到身心如一,形神合一,心无杂念、四大皆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要想战胜别人先要战胜自己。“君子之威,不在胜人,而在先修己,修己后安人”。所以人人都要学会用佛家思想艺术地把握好我与自身的关系,建立我与自身的和合,可以使自己规避“内耗”。道家倡导的是:“我与自然要和合”。俗话说:自然规律不可抗,适者生存。大智慧的人不跟规律作斗争,伟大的智者首先表现出应是个适者,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适者是“水”。这是因为:“水”最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在常温下它是一种液态,在高温下它变成气态,在严寒中它却变成固态。在高山上它是涓涓流水,在大海中它却浩翰无垠。如果人人都能象“水”一样做个伟大的适者,学会用道家思想艺术地把握好我与自然的关系,建立我与自然的和合,可以使自己规避“天灾”。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客户关系方面,如果没有人祸、天灾、内耗,这是个多么美好的人生呵。子曰:“常观天下之人,凡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间黙者寿,盖四者为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仁者无敌”!也就是说仁者不树敌人。寿---指一个人的身心都健康长寿,活得有质量,生命才能长长久久并具有可持续性。言之间默,指间断地停下来聆听别人的意见。端也,指人的开始、开端。这里边包涵指一个人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客户关系上,虽然你不能成为我的帮手,但我们还可以联手,千万不能培养成为我的对手。仁者万一不小心树敌了,也要化敌为友。所以,现代人确确实实人人都要向儒家思想学习,艺术地运用“和合”的大智慧去理顺以上三大关系,不断地唤醒和累积自己的“人文”精神,当自己的人文精神崛起的时候,你的人生就会一马平川,你的事业就会一帆风顺! 如何调节个人的生活方式。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个人的心态问题,俗话说:“心态决定行动”,“和合”的大智慧之一就是心态要平和。众所周知,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心智模式是由三要素决定的,即心态、观念、思维。心态决定方向,观念解读世界,思维指导行为。正确的心态得出正确的观念再产生正确的思维,正确的思维指导正确的行为产生正确的结果。一个人的技术能力能做成事,一个人的人文能力则能成就事业,学习儒家思想的目的,就是要我们以平和的心态去解读世界,用“和谐”的大智慧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谐的五大内涵是:对人对事都要有成全的心态、包容的心态、整合的心态、善意的心态、建设性的心态。一个人的格局要开放而且心灵要绽放,“只有胸怀大局胸怀天下的人,才能整合天下人的力量”。心态调整好以后,正确的心态就能得出正确的观念,比如人生观、工作观和生活观。观念正确就会思维正确、行为正确、结果正确。所以说,有了正确的心态就能艺术地调节好自己的生活方式。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首先要理清自己的人生观是以什么为导向的,人生观的模式分为“过程导向”和“结果导向”两种。过程导向的人着眼于人生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感受,结果导向的人则追求享用人生的结果。这里要强调的是:人生观是结果导向的人一生都不会有幸福和快乐。因为,人的一生是个漫长的过程,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如果只追求享用人生的结果,他或她就会日盼夜盼结果的出现,而在结果还未出现的整个人生过程中,他就会很痛苦地等待着和祈盼着。这就好象中国的老太太上到“西天”时对美国的老太太说:“我很高兴哟,在我死之前终于存够买一套房子的钱给儿子了”,而美国老太太说:“我也很高兴哟,在我死之前终于将买房的按揭供楼款供完了”。虽然这位中国老太太在西天时很高兴,但可想而知她这一辈子受了多少苦呀!而她的幸福和快乐只是到了西天的时候才能享受到!而这位美国老太太却一辈子都在享受住房按揭的新楼房,既享受了过程又享用了结果,一辈子都很幸福快乐!其次是,要学会吸收儒家智慧的内涵,塑造自己的“卓越人生”。一个人的卓越人生由三大要素组成:一是“舍得”、二是“学习”、三是(自我)“担当”。俗话说:“有舍才有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人若不愿意付出,那能指望有什么回报呢?而学习是使人摆脱平庸的唯一最佳手段,孔老夫子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失败并不可怕,平庸比失败更可怕。平庸人的四大特征是:没有思想、没有热情、机械重复琐碎、丧失了参与感。平庸人的行为是:应付、应对、被人取代、被人替代、最后被淘汰出局。人与人之间的主要差别是头脑(思想),平庸的人之所以平庸,就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还一直在平庸的生活里过着所谓“幸福”的生活。通过学习可以使人知道自己不知道,还可以使人知道了自己知道。学习使人深刻,深刻派生深度,深度成就高度,一个人看问题的高度可以大于资本和技术。因此,现代人+与时俱进(学习)==现代化人。“担当”是指胸有大格局,心有大未来。俗话说:铁肩担道义,欲治平天下,舍我其谁!一个人的内在格局==事业格局(要胸怀大志),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破除小农意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开拓大格局的过程。我不认为我有多么的成功,只是因为格局与别人不一样。综上所述,人生观的核心价值链就是:以和为贵就是共同发展,共同发展就是实现共赢。正确的人生观就是:笑对人生!卓越人生!完美的人生价值观就是:享受过程+享用结果==真正的幸福快乐! 要树立正确的工作(学习)观。工作观或学习观分为“工具型”和“成长型”两种,工具型工作观或学习观的表现是:仅仅把工作当成赚钱的工具,赚到钱以后就去干工作外的自己喜欢干的事,或者仅把学习当成考大学、考职称的工具,考完后就去学课本以外自己喜欢学的东西。上述人的工作或学习带有被动性,久而之久就会产生“职业倦怠感”,接着就会很累,再接着就会不想干或不想学。另一种叫成长型工作观或学习观,比如“海尔”精神。当今企业界成功的典范“海尔”是如何成功的呢?说起来很简单,就是“人文”精神加“成长型”工作观。它的掌门人张瑞敏说,一生只崇拜三个人:“毛泽东、孔子、老子”。海尔成功的内涵也很简单,就是“生产、创造、学习、成长”八个字。“生产”是指完成昨天自己制定的指标;“创造”是指不断超越自己的昨天;“学习”是指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成长”是指,成长于每一天。一个人只有在看到自己每天都在成长,才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全世界只有一类人对自己的职业有感情,那就是艺术家们,他们从来不会觉得累,因为艺术家们都对自己的职业充满了热爱和激情,所以就不会产生“职业倦怠感”,他们每天都在艺术而且快乐地工作和学习。快乐(活于当下)能使人坚持—坚持努力学习、坚持努力工作。21世纪是个学习的世纪(人人都要与时俱进),员工在工作上或孩子在学习上没有找到快乐就等于下地狱。说得再复杂一点,就学习而言,学习行为是人的本能行为,学习潜能无限,学习兴趣和工作乐趣都是靠培养出来的,学习是个简单的重复,只要模仿就够了,关键是学习必须找到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学习和做事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都必须有秩序地进行感情激励,都必须消除情绪困扰,特别是如何去挖掘自己潜意识思维的巨大能量。健全的人格(只要心中有爱)是工作优秀和学习成绩好的前提条件,正面的信念(好的心态)是开启学习和工作潜能之大门的钥匙。作为企业领导人或家长,要通过鼓励、启发、诱导员工或孩子做草原上追赶羚羊的狮子,而不做沙漠中的骆驼,主动学习、快乐工作最重要。不是要我们靠毅力刻苦学习,而是在学习上找到快乐,进入乐此不疲的状态,才是真正的快乐的学习。事业成功与失败和学习成绩的好与坏关键在于信念,自信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只有改变思想、转变信念、调整好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并要不断鼓励自己才能激发自己的潜能,在每天都要成长的同时,象艺术家们那样对自己当下从事的工作或学习充满热爱和激情,这就是正确的工作(学习)观。 要树立正确的生活观。首先,生命的终极意义是幸福和快乐,这是儒家思想给我们的启示,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找到幸福和快乐呢?俗话说:“要想永远幸福快乐,就要有一颗童心”。幸福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你能做到:“在付出中感觉到被需要,在需要中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其中的道理不太容易理解,这还得从快乐和快感说起。“快乐”是指一个人的长久的心灵体验,“快感”是指一个人的短暂的感官满足感。追求快感的人是在掠夺生命!追求快乐的人是在供养生命!因此,生命观是结果导向的人永远找不到快乐,只能找到片刻的快感,将希望寄托于未来的人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只有生命观是过程导向的人,并且将快乐融入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的每一个细节里,做事不患得患失,能忠于现在、能专注此刻、能活于当下的人,才能享受到一种长久的快乐的心灵体验。说得简单一点,做事不要一切从一己私利出发,不要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要克服“本我”主义思想;做事不要忽左忽右,不要患得患失,不要做不损人也不利己的事情,做事忽左忽右的人没有自己的价值观,要克服“自我”主义思想;做事要一切从双赢的角度出发,要学会爱他人,学会分担,多做一些利己利人的事。还要学会分享,在付出中感觉到被需要,比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雷锋们,还有在四川大地震时向灾区捐款的同胞们。他们在对社会、对人类付出的同时,自己也觉得很快乐很值得呀!因此,作为现代人我们适当做一些舍己为人的事又有何妨呢?本人认为:做人做事都要超脱一点,俗话说得好,“小聪明拥有一时,大智慧才能拥有未来”,要树立“超我”主义思想。在人的一生中,如果自己别无选择,那就让自己去爱现在吧!爱你所做的事,做你所爱的事,不是轻松就是精彩,赶紧去爱吧!将儒家思想的“仁”、“爱”、“和”渗透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此外,还要学会感动,感动是人类独有的情怀,当你的“人文”精神觉醒的时候,自然你就容易感动。其次是要注重实践,做到学用结合。俗话说:“成功者在问题中找机会突破,失败者在机会中找问题退缩”,与其坐而埋怨,不如起而改变。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学习+复习+练习==出息。学习是认知过程,复习是内化过程,练习是实践(行动)过程。知道十尺不如做到一寸;一页不能践,万卷成空虚;知而不成,一事无成。孔老人家的观念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思人间事,爱世间人”。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要想做到起点公平很难,因为,穷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从一出生就客观上存在不公平,其所能享受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有天壤之别。但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能得到的机会,相对地说是公平的。比如,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先天不足可以后天补。富人家的孩子不一定世世代代都富下去,穷人家的孩子也不一定世世代代都穷下去,一个人的命运好坏主要靠自己去把握。命运好的人,一般都具有别人无法比拟的亲和力,亲和力是一个人内在素养和价值的外显。它不是技术,它就是一个人的人文能力,是一个生命悄然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能力,故需要时间和空间长时间的修炼。亲和力带有天生的成份,但只占20%,还有80%是靠个人的后天修炼。人类在与大自然的不断斗争中形成了距自身约30公分的场,它具有自我保护意识,亲和力强的人它的场是发散的,为什么孔老人家的亲和力可以穿透几千年感染到后代人类呢,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的命运逻辑链是:命运好的人—亲和力强—影响力大—吸引力强—生命力长。生命力的四大要素是:性格、人格、品质、品德,这些主要都是靠个人的后天修炼而成。具体地说,性格要修养成:海纳百川、不燥不娇;人格要修养成:积极、健康、阳光、活力、向上;品质要修炼成:高尚、文雅、有道德、有文化;品德要修炼成:德高望重、有影响力、有凝聚力。每个人都具有天生的亲和力,关键是如何提升和不断修炼累积的问题。不要以为刺伤别人后自己会有什么收益,每次刺伤或凌驾于别人之上,那怕是一种眼神或语调都会反作用于自己,都会使自己的心灵冰冷似铁不再温和、眼神凶狠不再温和、表情僵硬不再亲和。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称赞别人会令自己很快乐!别人会帮我把焦点放在积极正面的事物上,每当大家都把焦点放在积极正面的事物上时,我们的心就会更明亮!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充满希望!人与人之间的智商差别不大,差别最大的就是情商,智商帮人成功,情商帮人从成功到卓越。心若凋零,世界将不再绽放!心若绽放,世界将不再凋零!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生活中也不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是缺少一颗绽放的心灵!当你那一天能感悟出这些道理之后,你的心灵就会开始绽放! 2011年5月完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