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尚志,志于道。 今天的道是什么? 享廷顿说,未来的世纪,西方文明将受到以中国为代表的儒教文明的挑战。如果正大踏步向二十一世纪迈进的中国其文化确确实实是一个性格独具结构完整的系统,那么,它那五千年来一以贯之而至今仍不可或缺的基本精神或价值拱心石,究竟是什么?或者说:应该是什么? 《原道》正是要向人们提出这个问题,把我们的思考和理解表达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需要人们对此有所思考和理解的,因为中国最大的特色就在文化。 五四以来,西方文化成为我们观照自身的参照系。如果在认知科学领域这乃是必然的,那么在人文学科领域,这种必然性就并非确定无疑而需有所保留了。况且,西方学界自身到今天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所以,《原道》在学术史层面也有所追求,即唤醒学人的学术范型意识,对自己习焉不察的思维方式和话语系统进行反思。面对问题本身,解决真正的问题,知识之树才会有生命的新绿。 九十年代,经济和社会发展日趋走上进正轨,时代对文化的需求也变得日渐明朗迫切。知识分子在此基础上重新萌生的对文化问题的关注,较诸八十年代思想解放之初的热情浪漫自应是冷静深刻许多。历史需要切实的建设和创造,作为通向未来的阶梯。 贺麟先生很久以前即曾指出,若把民族复兴问题单纯看成一个经济问题,不惟忽略了事实,也忽略了复兴的根本要义。我们希望自己的努力能与千百万中国人的努力汇聚一起,推动中华民族的腾飞和中华文化的复兴。 我们相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