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民】《十德碑》序
 | 张新民 作者简介:张新民,西历一九五〇生,先世武进,祖籍滁州,现为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荣誉院长、教授。 兼职贵州儒学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华儒学会副会长。著有《阳明精粹·哲思探微》、《存在与体悟》、《贵州地方志考稿》、《贵州:学术思想世界重访》、《中华典籍与学术文化》等,主编《天柱文书》,整理古籍近10种。 |
《十德碑》序 作者:张新民 来源:作者惠赐《儒家邮报》 时间:孔子2565年暨耶稣2014年2月19日 天柱乃黔省东南经济文化要区,经楚入黔水陆交通枢纽。近年考古发掘成果证实,其悠久灿烂之文明足可远溯至新旧石器时代,历殷商以迄宋元而长久不衰,固不必俟诸万历二十五年(1539)设县,文教始破天荒开启也。然儒家礼乐典章制度之推广传播,科举人才之骎骎乎兴盛,仍不能不以万历年间设县为其一大历史标志,则又断无疑义,毋庸讳言耳。故当地文化多元性色彩颇为突出,复合型特征亦不可忽视,实为多民族和睦相处之示范区,乃多多种文化长期交流互动之结果也。 余尝数十次前往天柱,察民间礼俗风气,考地缘生态物候,览江山雄灏胜迹。以为川浮而动,清江近贯沅江,远入长江,奔竞而不滞,本来即为清源;岳镇而安,凤山北眺梵山,东俯衡山,鼎足而分峙,居然竟是正脉。一溪一涧,无不焕然升腾灵气;一丘一壑,尽皆送拂仁风。道脉海流,林木蔚秀,文辉山积,民物殷繁。谓之地灵人杰,洵非虚语也。而主持政事者,概以兴办学校文教为己任;关心桑梓者,亦以培养卓磊英才为要务。凡一利有裨于文教民生,必汲汲立兴;一弊有害于文教民生,亦必汲汲立除。盖匡世救心,则非礼乐莫为;多士兴邦,亦必自办学始也。而山川人文交相辉映,岂可不郁积勃发为胜国耶?然弦歌不辍,金石音铿,文彩磅薄,取譬物象,荟萃精华,藻泽河山,亦势之必然也。遂择地三星岩,创辟文化苑,阅数年而竣工,复拟镌十德碑,欲树一方风声,嘱余为序焉。 三星岩也者,巨石鼎足,兀立连天,蔚然天造地设景观,乡人无不视为神迹。其地位于县廓凤城北门外半里许,余尝两次亲往踏勘,跻级登峰,四顾眺望,与同行者共指点,只见近山峰峦倚伏离立,苍翠层叠入云,远山分行竞奋争秀,隐然逶迤如蟒。郎江与鉴江千里折绕,交汇合流于山前,四时水深如蓝,舟楫渔歌往来互答。紫云桥卧如玉虹,横跨大江两岸,夕照桥影金波,益加生色山川。而文化苑殿宇楼阁棋布,俨然已是西南洙泗之地。遂感有形之物,必寓无形之理,始可与名区美景相副,而足以振美一时,传诸久远,吸引四海学人归心。乃勒石纪碑,大彰十德,以规箴清江弟子,欣欣然知所上进,冀沿江两岸人才,济济乎与日争光。而合天人之和,通古今之变,不负多娇江山,仰止圣贤事业,激扬源头活水,汇成人文法海,亦国家时代之急务也。 虽然,何谓十德?答云:皆修身进业,不可不具之本;亦风化天下,不可不有之行。曰仁,曰义,曰礼,曰智,曰信,曰忠,曰孝,曰廉,曰耻,曰勇,是谓十德,均已见诸摩刻,可与天地同寿矣。要皆天命之性,本自内具,在天为道,在人为德,率性立命,发乎本心,显诸真性,众德自出,万善必显,讵可不信乎?立功之途虽不一,立德之基必有常。十德也者,字字良箴,言言真玑,位天地而不过,立人极而弗违,上兴国家,下振民情,充塞宇宙,贯彻古今。故人人皆可据此立德而不朽,世风亦可淳化且趋归太平,则长治久安虽不期而必至矣。余虽不敏,亦知必有来者闻风而兴起,故谬膺简命,遂乐于弘宣布扬而弁言也。 壬辰春月吉日黔中后学张新民敬识 十德箴言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 仁(第一德)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义(第二德)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礼(第三德)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智(第四德)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学而不厌,智也;教而不倦,仁也。”, 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信(第五德)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忠(第六德)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孝(第七德) 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廉(第八德) 《礼运》:“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 《乐记》:“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而民肃敬。” 《乐记》:“丝声哀,哀以立廉,廉以立志。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 《礼记·王度》曰:”王者,有象君之德,燥不轻,湿不重,薄不浇,廉不伤,疵不掩,是以人君宝之。” 《春秋繁露·竹林》:“天施之在人者,使人有廉耻。有廉耻者,不生于大辱。” 《春秋繁露·为人者天》:“故君民者,贵孝弟而好礼义,重仁廉而轻财利,躬亲职此于上,而万民听。” 耻(第九德)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勇(第十德)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孟子曰:“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礼运》:“故用人之知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按:该文已铸刻于天柱三星岩,或又题作《十德箴言序》。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