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圣公府过春节,极为隆重,持续的时间也是全年节庆中最长的,从腊月初一开始做过年准备,直至正月十五灯节过完,才算结束。孔府作为当朝一品公爵府第,世享尊荣,其过年的规模、气势、排场自然非同凡响。 除夕与元旦,即延续至今的春节,俗称“过年”。“年”本为“丰收” 之意,亦指禾稼一年一熟,这显然与中华自古以农业立国有密切关系。春秋战国以前,华夏历法初创,各地不一,而秦代沿用颛顼历,以今阴历10月为岁首。汉武帝元封七年,命司马迁、落下闳改颛顼历为太初历,恢复使用夏历,而夏历即今之太阴历、阴历,亦称农历,以每年腊月最后一天为除夕,翌日正月朔日子夜算起即 为元旦,逐沿用至今。农历年终岁首,恰值农闲时节,为举行全年最隆重、时间延续最长的节庆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从腊月初一开始,每到晚上,孔府钟鼓齐鸣,上上下下便开始做过年的 各种准备。内三厨、外二厨,馍馍房、酒房、洋烛房、内司茶、外司茶等部门的管事、仆役都紧张有序地忙活起来。由于孔府每年春节到正月十五的灯节,需要大量的烟花、爆竹,于是从腊月初一便由出花炮差的马厂村佃户集中制作。这些佃户平时租种孔府的田地,自种自吃,无须交租,也不用向官府纳粮。他们世代相传,技 艺精良,制作花炮从初一直至二十三祭灶结束,所需原料硫磺、芒硝、木炭等都由孔府提前准备好。制作的花炮有“梨花”、“小梨花”、三节花、连环炮、二踢 脚、成挂的火鞭及“狮子滚绣球”、“孙悟空大闹天宫”等数十种。这些花炮除孔府自用外,还用作年礼送给亲友。 腊月初八,是腊八节,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成道日,孔府精选江米、小 米、大米、薏仁米、芸豆、绿豆、赤豆,以及红枣、核桃仁等放在一起,熬三大锅腊八粥,阖府人等,包括内勤的、当差的,不分尊卑都来喝腊八粥。到了腊月十五,在孔府前堂院子偏东处,要竖起一根高约三丈的红漆杆子,名曰“朝天杆”,杆子最上边有一绿花顶,悬一三角钩,钩上挂一只大红灯笼,名曰“朝天灯”。灯 笼内放一支一斤重的大红蜡烛,从腊月十五一直点燃到正月十五,其间要不断更换新蜡烛。 朝天灯的点燃,预示着年的脚步更近了。这时,孔府要一连三天洒扫庭除, 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净整齐。接着便支起八口大锅,蒸过年的面食,当地百姓称“蒸壮”,诸如花糕、花卷、年糕、馍馍、糖包、豆包等等,一直要蒸到腊月二十三。 二十三晚上,内厨、外厨点纱灯,燃牛油蜡烛,祭拜灶王爷,请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然后除夕再接灶王爷“回宫降吉祥”,这自然是远古先民火崇拜之遗风了。 从腊月二十四“扫尘日”开始,刷洗阖府门户,各院的大门小门,房屋的里门外门,包括府外的车棚、马号、东场、西仓,所有的门都要刷洗干净,贴上新门联、新 门神。门联通常由书房书写,门神则由门神户专门印制,这些准备工作要在二十四这天以前做好。 孔府的年俗内容很多,但特点最突出的,应是孔府的春联和门神。春联和门 神具有普通人家无法比拟的特色。现存《孔府档案》中,仍保存着清乾隆二十四年、二十五年的春联底本。在春联底本中,不仅详细开列了各门柱的春联文字,还标明了春联的纸色、长度、宽度,门扇上的门神种类等, 纸色分为硃笺、丹红、松笺,硃笺级别最高,使用在重要的建筑上,丹红、松笺以次递降,贴在次要的建筑上,门上所贴门神也是有讲究的,一般在房门和外门上, 贴守卫门户的武门神,内门上贴祈福纳祥的文门神。福字则贴在内宅的小建筑门上。 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以其寓意深刻,构思巧妙,形式多 样,应用广泛,而得到人们的大力推广和传播。明清两代,对联的发展达到鼎盛,主要表现在它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类对联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家家户户以至各行各业都有了挂贴对联的习惯。寺庙道观、风景名胜等地点,用它做楹联;日常交际中,人们用它祝寿、庆婚、哀挽、题赠;文人学士用它写景咏物、言志抒怀。 明清时期,不但民间盛行对联,帝王大臣们也都喜欢题写。因此,在孔庙会 看到清雍正皇帝题写的“先觉先知为万古伦常立极,至诚至圣与两间功化同流”;“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乾隆皇帝题写的“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觉世牖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绍绪仰斯文识 大识小,趋庭传至教学诗学礼”。 在孔府会看到乾隆朝名臣纪晓岚题写的“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这些对联,无疑为孔庙孔府增了辉、添了彩,已成了孔庙孔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人们对这些对联仍津津乐道,口口相传。 孔府各厅堂内,张挂了许多形式多样的对联,其中名联佳句更是处处可见。 在孔府启事厅的东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对联:“以利己之心交朋必善,以好色之念求学必真”。这副对联用篆书写成,上联讲交朋,下联讲求学。在一般人看来“私”字是无法克服掉的,利己之心人皆有之,对待别人能够象对待自己一样,也就很不错了,许多男人都好色,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因此,这幅对联的作者 认为能够以利己之心去交朋,必定会真心实意,取得良好的结果;以好色之念去求学,必定能专心致志,学有所成。 在孔府启事厅西墙壁上还有一副对联:“经济以诗书为鹄,文章得山水之 腴”。这幅对联,上联主要是说明经世济民,治理国家和诗书的关系到下联主要说明文章和山水的关系。在这里,“诗书”是泛指一切经典著作。对联的作者认为治理国家,关键的一条就是对人民进行教育,让人民达到知书达礼的程度。如果能够做到这一步,也就可以说是达到了目的。同时,要造就一批具有经世济民,治理国 家的有用之材,也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教育他们,其中最主要的条还是熟读经书。只有熟读经书,才能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只有熟读经收,才能不断增长才干,逐步 达到经世济民;治理国家的目的。 孔府前上房西墙壁悬挂着一副对联:“道德为师仁义为友,礼乐是悦诗书是 敦”。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是在一定社会时期内,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正 确与谬误、诚实与虚伪等概念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和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并 发生作用一。仁义指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古人称有道德的人为“仁”,称利人者为“义”。礼乐系指《礼记》、《乐经》,诗书系指《诗经》、《尚 书》,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这副对联的下联的含义是,《礼记》、《乐经》可以使人得到喜悦和欢乐,如果天下人都学习《礼记》和《乐经》,则可以使天下同 悦;《诗经》、《尚书》可以使人得到忠诚和敦厚,如果天下人都学习《诗经》和《尚书》,则可以使天下无欺。 应当说,孔府的春联,是孔府对联中,具有特色的对联之一。现《孔府档案》中,仍保存着清代的春联底本,这为我们全面系统地了解孔府春联,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每逢过年,孔府和家家户户一样,都要贴春联,以表示对新的一年最美好的 祝愿,这是我国的民族传统习俗。孔府春联,独具特色,从不同角度颂扬了孔府的福威,体现出圣人之家的气派和阔绰,联语不乏佳句,堂:“北阙颁光华玉律金仪旋转万年新日月,东山迎瑞霭龙章凤綍炜煌九命旧冠裳”。二堂:“璇衡珠斗烁春光飞下九天湛露,玉烛金瓯绵圣泽扬来亿载荣波”。内宅门:“五福敛洪畴奕世爵 颂公一位,九如赓小雅庭福应日初升”。后堂楼东门:“祥凝鸿案三春丽,恩荷龙纶一品荣”。 两千多年前,儒家经典《论语》中,就有格言式的对偶句:“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尚书》中也有:“满遭损,谦受益”,曾产生过很大影响。作为孔子的后裔,春联中自然要有读书、循礼的内容。这一类的春联深蕴哲理,意境无穷。如前上房西门:“义立礼游郓国仪型传内则,春和秋洁圣门家训本周南”。前上房东间:“闭户著书多岁月,挥毫落纸如云烟”。安怀堂:“承家世禄先 循礼,报国崇文祗读书”。学屋:“东趋家庭学诗学礼承旧业,西瞻祖庙肯堂肯构属何人”。 春联中还有一类是叙事抒怀的,这类春联写景咏物、诗情画意,或明快豪 放,或庄重深沉,读而不厌。如二堂内柱:“椒颂凝休日丽光连凫岫,桃符献瑞春融花接杏坛”。忠恕堂东房:“雪洒梅花知品格,霞明凤尾见词章”。前堂楼垂花门西屋:“松柏当庭秀,芝兰绕彻香”。南屋:“得趣在山林以外,观于于取舍之间”。 还有一类是烘托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和对新的一年美好祝愿的春联。如内宅东库房:“彩遗金胜欢心洽,香袅椒盘称意多”。前上房东间:“垂闱福集宜春字,元旦祥开永寿图”。内宅角门:“柏欢芳辰迓景福,椒吟献岁集繁禧”。 孔府的春联非常讲究,不仅纸墨精良,书写得工整、漂亮,而且辞句典雅,极富文化内涵,决不混同于市井流俗。凡此种种,或叙事,或明理,或抒怀,供人吟咏,别有一番情趣。 门神是我国民间最受信仰的神祗之一。门神的历史之久、流传之广、种类之多,在民间诸神中是很突出的。门神从其诞生之日起,即傲立于千家万户的大门之上,抖尽了威风,历二千余年,至今不衰。 门神,顾名思义即为“护门之神”,其历史可谓久远,早在先秦时的《礼记》中,就有礼门神的记载。但此时的门神尚无具体物象所指。以后才逐渐形象化,出现了“桃人”,两位捉鬼的门神。后来,门神多绘两位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 1937年在曲阜城东韩家铺出了一套西汉时期的汉画像石,叫安汉里画像石,这画像石上就刻了两个人物,两个神人,说是这两个神人是专门守门的,有妖魔鬼怪从这个门经过的时候,神荼、郁垒两位神人把他捉住以后,用苇索捆了以后就喂老虎,汉代的时候这两位神人是最流行,后来说这个门神又变了,变成唐代的两位武将,一个叫秦琼,一个叫尉迟恭。 孔府门神,别具特色,与民间不同的是,孔府有自刻的印版,届时有专门的户人进行刷印并进行张贴。其种类比民间的多,尺幅比民间的大。而且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印制、张贴程序。 孔府门神分文武两类,尺寸除比普通百姓家大一号外,最大的特点是文武门神都是带官衔的。文门神祈福纳祥,多为“加官进爵”、“加官进禄”、“加官进福”“带子上朝”“平升三级”等内容,多贴在内宅房门,或里门、偏门上。武门神用以驱邪避灾,多为铠甲武士,厉目守门,多贴在主要通道的大门上。孔府门神有许多特点,第一他是有专门的门神户,从雕版到印刷,到张贴有 门神户全权负责,另一个特点,就是他不直接往门上贴,当然这是指中路的,不直接向门上贴,而是专门做了一个木框,把印好的门神贴在木框上,到时候直接挂上 就行,孔府门神另一个特点,就是说去年贴的门神,今年再贴的时候他不揭掉,而是用一层大红纸把它覆盖上,然后把印好的门神沿着边沿剪掉,再贴到大红纸上, 很喜庆、很红火。孔府门神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制作过程比较复杂,首先它先印出墨色线条,然后再在线条里边套印红色、绿色和蓝色,然后印完以后在进行人工敷色,这叫细门神,不进行人工敷色的叫粗门神。 每当春节来临之际,是孔府书房、司房的文职人员最忙活的时候,他们要负责书写孔府所有要张贴春联。孔府春联要求严格,除了对偶得当,还讲究纸墨精良,字体工整。 孔府门神的印制过程较为复杂。在印制完墨线后,还要套印彩色,而且细部还要人工敷色,使之更具质感。整个过程工艺精致,线条遒劲流畅,色彩艳丽浓重,对比强烈。人物细腻传神,衣饰富有质感。 旧时,门神的印制和张贴由孔府的“门神户”专门负责,“门神户”始自明代,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从工艺上来讲,现在要比从前简单,门神的种类也比较单一,武门神只有秦琼、尉迟恭,文门神只有“加官进禄”。 旧时孔府各院的大小门、房屋的里外门,都要换新门神、新对联,甚至包括府外的车栏、马号、东场、西仓等。秦琼和尉迟恭面对而立,秦琼面左,白面长须,眉目清细,身穿铠甲,头戴红缨盔,手执长杆金瓜锤,。尉迟恭面右,黑脸长须,张眉睁目,身穿铠甲,头戴红缨盔,手执长杆金瓜锤,威武雄壮。 文门神成对。两个天官相对,头戴乌纱帽,白面长须,身穿团领红袍,中间为鹤补。左手斜抱笏板,右手托盘,盘内置梁冠,名为“加官”;右手斜抱笏板,左手托盘,盘内置一卧鹿,名为“进禄”,两者合称“加官进禄”,寓意吉祥。 孔府的大门、二门、内宅门和外院大门贴的是武门神,有手执长柄金 瓜、身穿铠甲的武将,也有传统门神中的秦叔宝、尉迟敬德。府内各房屋里门外门贴的都是文门神,如“加官进爵”、“加官进禄”、“加官进寿”、“当朝一品”、“带子上朝”,以及“福禄寿喜”、“子孙满堂”等等。按孔府的规矩,所有的门神门联,要由门神户在腊月二十九日前全部贴完。 “除夕”之夜要辞岁,礼仪自然很隆重。衍圣公和夫人要先后祭拜家 庙、影堂、祠堂、慕恩堂、佛堂等,每个祭拜之处要摆放十大碗供菜、两盘馍、三杯奠酒,点燃两根红烛。衍圣公祭拜家庙时,有赞礼生两名和提香炉、提纱灯、提罩子灯的各一对执事在前引导。衍圣公行三跪九叩大礼,祭拜如仪后,方徐徐退出。夫人祭拜祠堂时,则由女仆侍候,前有引导,后有随从,亦要祭拜如仪。与此同 时,孔府的司房、门房要祭拜财神爷,花园的园夫祭拜花神,仓房的仓夫祭拜仓神,内厨、外厨的厨役要恭迎灶王爷回宫……整个孔府香烟袅袅,红烛闪亮,阖府人 等在庄严肃穆、虔诚谦恭的氛围中,向各路神祗表示感恩和敬畏之情。衍圣公和夫人祭拜完家庙、影堂、祠堂、慕恩堂、佛堂后,便来到前堂楼正厅。 前堂楼为二层 七间七檩的前出廊悬山式建筑,高深宽广,富丽堂皇。全府人员按顺序集合在前堂楼前,鱼贯而人,向公爷和夫人分别磕辞岁头,并依例领赏。 大年初一子时,孔府正式迎春拜年,礼仪隆重,热闹非凡。从子时起,执事人等便要领取“纸码”,到各处点燃信香、红烛,燃放烟花、爆竹。此刻,前堂楼门外正中架设的大型铁制炭盆中炭火熊熊,一只特大砂锅中煮的莲子、小枣和江米面做的小元宝在沸汤中翻滚,此汤名为“元宝汤”。这时,略事歇息的衍圣公和夫人便起身来到前堂楼喝元宝汤,稍后,再到前楼庭院正中的天地棚祭拜天地。 天地棚是孔府作夫们提前扎好的,大棚中间安装一座细木雕刻的神龛 楼,上有木雕的屋脊、瓦垄、滴水瓦,四角各有一只作奔跑状的小哈叭狗,前面有回廊、厦檐,透雕的花棂门窗,与真楼房无异。神龛楼正中摆放一座精致的木雕红漆牌位,上面用金字写着“天地三界万灵十方真宰”。神龛楼前放一张长条桌,桌上排列着上供的菜肴,有整鸡、整鱼、红烧肉块、油炸山药块和油炸丸子,供菜顶 部撒上红绿色的粉丝。此外,桌上还要摆放整盘的花糕、年糕和白面馍馍,上面都插着红色的绢花。供菜前面有锡制五供:香炉一对、烛台一对、香筒一个,五供两 边各放两张方桌,每桌有五个大磁盘,盛放花糕、年糕,上有红枣和红绢花,显得分外喜庆。天地棚东侧放一个直径约三尺有余的大铁盆,里边是半人高、摆成横竖 呈方格状的木柴,上面堆放着新鲜的柏树枝;天地棚西侧亦有同样的大铁盆,木柴同样摆放,中间放上爆竹。 衍圣公和夫人喝完“元宝汤”,起身到天地棚祭拜“天地三界万灵十方真宰”。此刻,香烟缭绕,烛光闪耀,柏树枝腾起火焰,鞭炮也“噼啪”炸响。公爷和夫人虔诚叩拜后,再前往家庙等处祭拜。一路上,踩着各院事先撒满的芝麻秸“咯嚓、咯嚓”作响,此举名曰“踩岁”,取“芝麻开花节节高”之意,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华古代民间习俗。 孔府家庙,位于孔府建筑群的东部,报本堂、祧庙、慕恩堂等。 报本堂是奉祭本衍圣公上五代祖先的祠堂,堂内悬挂着五代先考先妣的画像,因此报本堂也称影堂。现在孔府文物库房内,仍保存着明清时期的衍圣公及衍圣公夫人画像,当年就是悬挂在报本掌内的。 报本堂内,祭器、祭品、香、烛一应俱全。衍圣公在提灯礼生、提炉礼生、引赞礼生的前导下,来到报本堂,上香、献爵、叩头。 然后,到祧庙祭拜,祧庙是奉祭历代衍圣公先祖的地方,安放的是牌位。 然后再祭慕恩堂,慕恩堂是供奉七十二代衍圣公孔宪培及夫人于氏的专祠。 衍圣公拜祭家庙后,衍圣公夫人也要祭拜。夫人拜祠堂时,由女仆伺候,前有引导,后有随从跟随。除了拜家庙外,还要拜佛堂楼,佛堂楼内有关公、菩萨等神像。 大约清晨七时左右,府里各处祭拜完毕,衍圣公便由百户官、管勾官、 诗乐官和典籍官陪同,前往孔庙祭拜。这时,孔庙大成殿内的“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像前供有整猪、整羊、笾、豆、黄酒、檀香等供品,由赞礼生鸣唱,衍圣公行三跪九叩礼,随行官员亦陪同跪拜。祭拜完孔庙,衍圣公返回府邸,与夫人一起用早饭,摆上鱼翅海参酒席和鲜美水饺,随侍女仆则要给公爷和夫人每人敬一杯酒, 再磕一个头。 早饭用罢,公爷和夫人端坐前堂楼门口,阖府人员分别前来拜年。其顺序为三班奉卫队,孔林孔庙执事人员,车棚、马号的车夫、马夫及作夫、轿夫,大堂、二堂、三堂和内宅人员,书房、司房、跟班房等各房管事,茶房、帐房、厨房、花园、成衣房、东场、西仓等职事差役,以及女仆、丫环。拜完年,公爷、夫人赏给“红包”,各房管事是二钱银子,其余人等一律二百钱。接着,曲阜城中孔 氏各府本家相继前来拜年,衍圣公在前堂楼厅内接见,只作揖不磕头。曲阜县令或县长来拜年,依例在三堂小会客室接待,县令或县长夫人来拜年,则由公爷夫人在 前上房室内接见。 到正月十四,孔府管事便召集十几个老妈子,用黄豆面捏一批“灯盏”,准备点豆油灯用。豆面灯大小就像茶杯,正月的灯捏一个鼻儿,二月的灯捏两个鼻儿,以此类推,直至捏够十二个月。另外,府里还要准备次日要用的明角灯、绢纱灯、骡马灯等等。到了正月十五“上元节”,亦称“元宵节”,下午时分,孔府各房、孔林、孔庙、东场、西仓、车棚、马号等都派人来领取豆面灯,到了 晚上摆上各色供品:果、菜、酒及年糕、元宵等等,点灯烧香,祭拜各路神祗,送其返回天地三界。 送罢天地神灵,衍圣公和夫人则回到大堂前观看耍龙灯、跑旱船、踩高跷等民俗表演。此刻,孔府大门外那提前准备好的五百多斤重的大铁花筒,便喷射出美丽的焰火,足有数丈高,犹如火树银花一般,其他各处还有各种小烟花穿插燃放,引起人群的阵阵喝彩。夫人看得高兴,不时命管事的将赏钱、点心、茶水分发给耍龙灯、跑旱船、踩高跷及燃放花炮的人,孔府过年的喜庆活动亦随之进入了高潮。直到过完元宵节,孔府的春节才算结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