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始兴东湖坪:曾子后裔繁衍地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南方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东湖坪民俗文化村的曾子祠堂
    东湖坪民俗文化村,是粤北地区第一个集明清建筑、民俗风情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游览区。东湖坪坐落在韶关始兴县南北交通的古驿道上,是历史上京官谪贬流放天涯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方遭遇战乱之时,中原望族大批举家南迁的重要路道。她承载着中原文明的千年沉淀,蕴积了丰厚的文化内涵,是寻访客家迁移文化,体验客家俗韵的理想之地。
    东湖坪1401名村民中,曾氏家族有1378人。东湖坪曾姓居民均是孔子的学生曾子(曾参)的后裔,500多年前“由嘉应州镇平县(今梅州蕉岭县)迁居始兴县东湖坪开基”。村里所立的功名石具有激励后人奋发图强拼搏进取的含义,也是始兴客家人继承中原传统、崇尚文化的重要标志。
    儒家思想兼容民俗风情
    一个粤北山区小村落的小围楼,能得到当时任湖广总督、后来升任朝廷军机大臣的张之洞题词,这其中玄机,耐人寻味。
    紧挨国道323线的东湖坪民俗文化村是广东第一个集明清建筑与客家民俗风情于一体的人文景区,是粤北东线旅游线上的一朵奇葩。
    景区内有精工建造、气势恢宏的曾氏宗祠,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题字的永成保障围楼,建筑结构规整的九栋十八厅客家围屋民居,古色古香的元盛书院和曾经香火鼎盛的石泉古寺,还有神秘的曾氏银库和藏宝图等景点,游客可从中领略到在中国影响深远的儒家思想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客家民俗文化风情。
    走近曾氏宗祠,仰望着这座大型古建筑,让人不禁心下肃然。正门石柱刻着对联:祖德何如东鲁传经光百代,家风曷似南丰修史裕千秋。对联记述着东湖坪曾氏(曾子后裔)的祖籍所在与家族杰出人物的历史贡献。大门两侧立一对石鼓,这是衣冠望族在当地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进入宗祠的前厅,有四根漆黑的大柱子,寓意四季平安。中厅宽敞,是族中商议大事的场所,其天花板装饰华美,正中有一八卦,意为镇宅避邪。上厅为神厅,安放着神龛,供奉历代祖先牌位,受族人祭拜。祠内各处的门楣上都画着摊开的书卷,上书“型仁”、“讲让”、“出孝”、“入弟”等字样,突出了儒家杰出代表曾子的“孝”文化。
    宗祠前厅、中厅和上厅之间插着两个大天井,这种建筑结构据考是脱胎于中原的深宅大院,又融入了南方的建筑风格。整座宗祠有大小柱子28根,暗合天上28星宿。宗祠的墙裙漆成朱红,标示着曾氏家族曾有过朝庭加封的命官。
    传说曾氏祖先在建造宗祠前,曾在此地见过一奇特景观:每天太阳落山时分,总有五只蝙蝠围着一块沼泽地旋飞。他认为此乃“五蝠呈祥”之吉兆(“蝠”与“福”同音),于是,决定把宗祠建在这块沼泽地上。
    曾氏宗祠的东北面约100米处,有一座不平常的围楼,门眉上镶嵌着晚清奇才张之洞的亲笔题词:永成保障。一座粤北山区小村落的小围楼,能得到当时任湖广总督、后来升任朝廷军机大臣的张之洞题词,这其中玄机,耐人寻味。
    一块牌匾一个故事
    有一年广州、佛山洪水泛滥,百姓遭灾,曾履和倾其所有救济灾民,当地乡民送匾谢恩,有口皆碑。
    这围楼的建筑文化已然令人心折,围内48间展室展出的民俗文物,犹如一座民俗大观园,更是让人大开眼界。民俗展品大致分为四大类:生产工具类、生活用品类、民间服饰类、婚嫁习俗类。从一楼至四楼,琳琅满目的展品,令人眼花缭乱。
    摆放在四楼的一台花轿特别引人注目。始兴民间流传的“哥哥背妹上花轿”习俗,新娘出嫁时乘坐的大概就是这种小巧玲珑的花轿吧。整台花轿朱漆铺底,金箔贴饰,四面都采用浮雕、透刻、镂空等手法进行制作,所雕刻的传说人物、吉祥鸟兽与山水花卉等图案,层次分明,栩栩如生,真是玲珑剔透,令人叹为观止。
    在这座展品繁多、种类齐全的民俗文物展览馆里,展出了一种特殊的展品——功名牌,它见证着曾氏祖先曾有过的地位与荣耀。这些牌匾有朝庭加封的“诰授‘奉政大夫’”、“钦加‘同知衔’”,也有民间因感恩而赠送的“济急扶危”、“覃恩”等等,相信每一块牌匾背后都藏着一段故事。
    据说东湖坪曾氏先人曾履和,当年在广州、佛山一带做生意,有一年,广州、佛山洪水泛滥,百姓遭灾,曾履和倾其所有救济灾民,当地乡民送匾谢恩,有口皆碑。地方政府为彰显其善举,将其事迹奏报朝庭。朝庭也正需要这种有德之人来管理地方,于是给曾履和封官赐爵,以旌其功,教化一方。当时恰逢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如此一来,高高在上、权倾一方的总督大人张之洞,便与这个山区小村落的小围楼扯上了关系。
    曾子后裔繁衍生息
    功名石具有激励后人奋发图强拼搏进取的含义,也是始兴客家人继承中原传统、崇尚文化的重要标志。
    在古代,始兴县治曾设在今始兴县境内墨江与浈江的交汇处(现留有汉代古城堡遗址),东湖坪一带在古县城之东面。墨江河改道之前,这里曾是一片湖泊,后墨江河改道而流,昔日湖泊也逐渐变成了平地,虽然始兴县城已经迁到了现在的位置,但“东湖坪”的名称却一直沿用到现在(现在的东湖坪没有湖)。
    据统计,东湖坪1401个村民中,曾氏家族有1378人。东湖坪曾姓居民均是孔子的学生曾子(曾参)的后裔。曾子因承传儒家思想文化发扬光大,被后世尊为中国古代6大圣人之一——宗圣。据《武城曾氏重修族谱》(公元1926年)的介绍,500多年前,现在的东湖坪曾姓始祖“由嘉应州镇平县(今梅州蕉岭县)迁居始兴县东湖坪开基”,从此,他们在这里辛勤劳动,繁衍生息。
    几百年后,曾姓始祖早已作古,但他们所创业绩至今仍有所留存,如建于清代的曾氏宗祠、永成堂围楼等。这些建筑结构独特,建造坚固,雄浑古朴,凝重厚实,反映着当年客家文化的丰硕和经济富庶。这些历史遗产,现在已开发成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集历史人文景观、新文化景观、自然生态景观于一体的民俗文化游览区。
    东湖坪下窑背村所立的功名石上刻有“诰授奉政大夫军民府曾履和吉立”、“光绪六年庚辰岁拾月望二日谷旦”文字。因它原来夹着一根旗杆,又称旗杆石,它又像船上的桅杆,还称“桅杆石”。凡是族中有人“出贡致仕”,即考上秀才以上学位者或被封为大小官员者,都由族中的“公款”出资请石匠建造功名石,并选择黄道吉日竖起来,俗称“起桅”。功名石具有激励后人奋发图强拼搏进取和炫耀当地人杰地灵的含义,也是始兴客家人继承中原传统、崇尚文化的重要标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