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是专门祭祀孔子和及其儒家代表人物的国家礼制性建筑,中国最早的孔庙建于2500年前,在历代的王朝发展中,出现了数种关于孔庙的称谓,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尤以文庙之名最为普遍。 “文庙”是孔庙的别称,是另一种比较正式的称谓。“文庙”的意思是“文宣王庙”,“文宣王”是历代封建王朝追封孔子的谥号。唐代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追谥孔子为“文宣王”。宋代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孔子被加封为“至圣文宣王”。元代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特招命孔子加谥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清之际,追谥孔子的封号中加入“先师”,如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至圣先师”, 清代顺治二年(1645年), “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文庙”中的“文”一方面表明孔子所受的封号“文宣王”,另一方面也说明历代王朝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尊崇备至,所以从公元739年以来中国的一些孔庙固定的称为文庙。 比较有名的有:江苏的苏州文庙、江阴文庙,上海的上海文庙和嘉定文庙等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