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常识 > 其它 >

匡说《诗》,解人颐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百度百科 佚名 参加讨论

    匡衡是西汉时期的《诗》学大家,虽出身贫寒,但《诗》艺超人。当时的文士们传颂说:“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汉书.匡衡传》)意思说,当着匡衡说《诗》无异于班门弄斧;匡衡说的《诗》令人心爽神颐。
    汉元帝时,匡衡为名儒,任博士、给事中。当时,西汉社会的各种矛盾日益积累,政治腐败,社会风气全面向坏。一次发生日食地震,当时的人们是信天人感应的,他们认为灾异由政治不善引起。元帝下诏询问政治得失,匡衡立即上疏议论。他的上奏洋洋洒洒,中心议题是社会风气不好,上行下效。
    他说,如今的社会风气,贪财贱义,追逐声乐美色,奢侈无度,不讲礼义廉耻。怎么办呢?匡衡以《诗》为教作了说明:“臣窃考‘国风’之诗,《周南》、《召南》被贤圣之化深,故笃于行而廉于色。”郑伯好勇而国人暴虎,秦穆贵信而士多从死,陈夫人好巫而民淫祀,晋侯好俭而民畜聚。他又引用《诗》说:“商邑翼翼,四方之极。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具体建议是:减宫室之度,节奢侈,用忠臣,远巧佞,弃郑、卫之音,习《雅》、《颂》之乐,为天下树立良好的榜样,随后教化可成,礼让可兴。匡衡虽触到了朝政的痛处,但有《诗》文招牌,元帝还是笑纳了,并提升匡衡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太子少傅肩负着教育辅导太子的责任。当时,傅昭仪及定陶王倍受元帝恩宠,皇后、太子的地位颇有隐忧。为防患于未然,匡衡上疏元帝,闪烁其辞地反复叙说“承先王之德”、“正家而天下定”,引用的《诗》文有“念我皇祖,陟降廷止”、“无念尔祖,聿修厥德”、“于以四方,克定厥家”(《汉书.匡衡传》)。虽然他还引用了其它的经文,但引《诗》最多。出现这种情况,是《诗》本身的特点决定的。《诗》言志,表达人们内心的想法,但这些想法往往不是直接表述出来,需要人们引申联想,有相当大的演绎空间。《诗》作为典型的文学作品具有其它经书所不具备的特点和功能。正是由于《诗》的隐喻性和不明确性,使得谏诤者在强大的皇权威慑下获得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工具。就此次上疏的情形来说,作为一个真实的人,皇帝有个人的爱憎好恶,特别是皇宫内的感情风云,外人难以介入。另一方面,皇帝身系国家安危,又不能毫无约束。匡衡搬出了经中的《诗》作为武器,运用的恰到好处。
    元帝崩后,成帝即位,后宫之政不严,于是匡衡又上书谏诫之。他说:妃匹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所以,孔子把《关睢》放在《诗》的首篇,就是为了说明国君为万民父母,后夫人应该德配天地。诗文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思是后夫人应该恪守贞淑,操守专一,容仪端庄。夏商周三朝的灭亡,没有一朝不与后妃有关。愿陛下谨察历史上兴亡教训,继万世之功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