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先生 朱明王朝在用各种手段严密控制思想的同时, 还通过厘正祀典、严格从祀资格审查、纯洁官方哲学来保证正统学术思想凛然不可侵犯的崇高地位。 明建国之初, 太祖命礼官儒臣厘正祀典, 宋濂、王祎纠正前代孔庙从祀之失, 杨雄等先后于从祀之列中被罢黜。洪武五年( 1372) , 甚至一度罢去孟子配享, 但因此事影响太大, 逾年乃复其配享地位。正统三年( 1438) , 朝廷颁诏禁止在佛庙和道观中祭祀孔子, 意在禁止异端和正统混淆。弘治三年( 1490) , 又厘正祀典。嘉靖九年( 1530) , 又有吴澄于从祀之列中被罢黜。这些被取消从祀资格的都是前代人, 他们与明代没有直接的关连, 或从祀或罢黜, 在认识上易取得一致。明代本朝人从祀孔庙者凡四人, 除王守仁以外, 另有薛王宣、陈献章、胡居仁三人。薛王宣等获得从祀资格都比较顺利, 惟王守仁从祀之事因与政治斗争搅和在一起, 引发了统治集团内部一场旷日持久的论争, 掀起几阵风潮, 历时数十年才得解决。 隆庆初元, 王学门人徐阶任首辅, 御史耿定向等人请以王守仁从祀孔庙。给事中赵、御史周宏祖等只同意薛王宣入祀, 后经廷议, 亦只有薛王宣入祀。此次徐阶仅为王守仁争回了嘉靖中被剥夺的封爵。不久, 徐阶与高拱在内阁相角, 双双去职。隆庆三年( 1569) , 穆宗召回高拱, 以大学士兼掌吏部。高拱为政, “尽反徐阶所为”。 万历即位后, 都御史徐轼、给事中赵参鲁等人, 各疏言王守仁宜于从祀。然而王守仁的学术思想仍遭到众多士大夫的严厉批评。如南京福建道御史石上疏说: “王守仁谓之才智之士则可, 谓之道德之儒则未也。”石不承认王学的创造性, 说“致良知非守仁独得之蕴, 乃先圣先哲之余论, 守仁不过诡异其说, 玄远其辞以惑人耳”。石还进一步指出: “朱子注疏经书、衍明圣道, 守仁辄妄加诋辱, 实名教罪人。”当时主议此事的礼部尚书陆树声也坚持不覆奏, 阻止请守仁从祀之议。时侍读学士陶大临谓陆氏曰: “朝廷不难以伯酬之, 何况庙祀?”陆氏答曰: “伯等一时之典, 从祀万世之典。” 坚决阻止王守仁从祀。 再看内阁的态度, 时张居正当国。张居正推行务实政治, 于政治、经济、边防多所更张, 不喜讲学, 于王学流裔尤为憎恨, 甚至命有司捕杀王学门人何心隐。张居正强调士人当以宋儒传注为宗, 行文以典实纯正为尚, 反对“剽窃异端邪说炫奇立异者”,评大夫讲学且形成宗派, 还禁止“别创书院, 群聚徒党及招他方游食无行之徒, 空谭废业” 。由于张居正裁抑王学及传播王学的讲学者, “言路逢其意, 攻守仁者继起” 。于是万历初年王守仁从祀之事遂告中辍。 万历十二年( 1584) 十一月, 御史詹事讲上言, 再次提起王守仁从祀文庙的问题。他称颂薛文清、王文成、陈献章三人为肩挑儒家道统的优秀人物, 声称此三人皆宜入庙从祀。詹尤褒美王守仁, 辨其学术, 认为王学“与宋诸大儒之论同归一致”。 神宗将詹氏之疏发下部议。礼部以事关重大, 请敕多官详议以闻。站在程朱正统观点一方的官员仍对王守仁有所訾议, 部议覆奏时仍只主张以笃守程朱之学的胡居仁从祀。然而此际压制讲学的张居正刚被追究, 神宗欲以典礼敷饰新的政治局面, 不欲就此而止。况且此时张居正已死, 天下言事者得以发舒, 为王学鸣不平者比比皆是。在詹事讲倡议之后, 南京给事中钟宇淳、给事中叶遵等亦上疏力主王守仁从祀。神宗乃令廷议从祀之疏。廷议中, 许多重要官员都赞成王守仁从祀。国子监祭酒张位等人认为王守仁、陈献章、胡居仁三人并当从祀。 礼部尚书沈鲤不喜守仁之学, 于主持廷议时见众人都赞成王守仁从祀, 便在上奏廷议结果时以颇为巧妙的方式阻止王守仁从祀。沈鲤首先以反对王守仁从祀者居多数为词, 阻其从祀; 又复以嘉靖十九年( 1540) 无人反对薛王宣从祀, 仅因一二人以莫须有之故阻止, 即告中辍之事例来说明: 在有较多人反对守仁从祀的情况下, 当然应暂停此事。沈鲤还借他人之口说: “ 吏部右侍郎王家屏则谓从祀重典, 非真能信今传后者, 未可轻议。非见其能信今传后者, 亦未可轻议。若 使日后议黜, 恐反为盛典之累, 故未敢遂拟其人也。”沈鲤表示应博采公论, 请暂缓其事。但张居正殁后的内阁首辅申时行为政宽大, 申时行等亦上疏力主王守仁“ 诚宜从祀” 。此时, 神宗出于自己的政治需要, 赞同阁臣所请, 于是沈鲤的意见被否定。王守仁终于通过了从祀资格的审查, 在文庙廊庑下受用隆重的祭享。虽然皇帝裁定王守仁从祀, 然而仍有朱学士大夫对王学加以批评。如在廷议后的第二年, 南京户部主事唐伯元“则又痛诋守仁之学, 至不可闻” 云云。神宗“出严旨斥唐偏见支词, 挠毁盛典”。由于神宗皇帝态度坚决, 于是“ 众诼始息” 。 从明代留传的有关王守仁从祀的文字看, 朱学士大夫对于王守仁从祀并未心悦诚服, 更有传言说王守仁从祀出于中旨者。神宗采纳内阁首辅和阁臣们的意见而否定沈鲤的疏本, 按制度来讲, 是正常的、合法的, 不应视为不光彩的“中旨” 。士大夫攻讦王守仁从祀乃“中旨” 所定, 似太褊狭, 故为修《明史》 者所不采。王守仁从祀后, 还流传有不少谣言攻击此事。 如人们谣传说王守仁从祀, 是其孙与外戚永年伯王伟“共醵数万金, 从内援得之” 。明人沈德符痛斥此说“ 尤为怪妄” 。再从明廷对王守仁新学的态度看, 亦有一个由歧视、怀疑到渐予承认的变化过程。世宗时, 以议礼之故, 一时容忍了王学, 但因其与程朱之学相异而引起朝廷的密切注意。 当王守仁因病擅离两广总督之任时, 世宗大怒, 立令廷议予以处分。时由阁臣桂萼主持其事。廷议的结果是: “ 守仁事不师古, 言不称师, 欲立异以为高, 则非朱熹格物致知之论, 知众论之不予, 则为朱熹晚年定论之书, 号召门徒, 互相唱和, 才美者乐其任意, 庸鄙者借其虚声, 传习转讹, 背谬弥甚。但讨捕軬贼、擒获叛藩, 功有足录, 宜免追, 夺伯爵, 以彰大信, 禁邪说以正人心。”世宗乃下诏停守仁世袭伯爵, 守仁病死亦无恤典。 终嘉靖一朝, 世宗对自立门户讲学者皆加抑制。如南京吏部尚书湛若水被人攻讦, 言其学术偏陂, 志行邪伪, 乞斥之, 并毁所创书院。世宗虽慰留若水, 但对书院则立命拆去。及湛氏殁世, 家人为请恤典, 世宗“怒斥其伪学盗名”, 不许所请。又有给事中戚贤荐郎中王畿当亟用。王畿为王门名流, 王守仁亦视之为“ 门墙第一” 。世宗却斥之为伪学小人。戚贤亦因此获谴谪官。王畿后坐京察被斥, 人不能救。 穆宗在位, 王守仁获得昭雪, 封爵亦因之得以恢复, 虽未从祀, 但守仁之学并未遭到申斥。 神宗亲政后, 逐渐认识到王守仁之学乃是从另一角度来维护封建的纲常名教。于是神宗下诏, 称“守仁、朱熹学术, 互相发明, 何尝因此废彼” 。神宗亲自出面调和程朱之学与王学, 承认王学亦能羽翼圣道, 就等于承认和接受王学是挽救充满危机的朱明王朝的新药方。在这个时候, 不管是笃守程朱之学者还是以耿直著称的沈鲤, 都不能阻挡王学登上正统。自正德初王守仁创立其学, 经过王守仁及其门人80 年的传播和努力, 王学终于获得朝廷认可, 王守仁本人亦获得从祀孔庙的荣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