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阳明书院—明代常德最高学府

http://www.newdu.com 2018-01-21 常德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阳明书院一角
    明正德三年(1508),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号阳明),因反对宦官刘瑾,由兵部员外郎贬为贵州龙场(修文县治)驿丞。途经常德时,武陵学者杨褫、蒋信、冀元亨等闻讯恭迎,热情款待。并留居数日,延请他为生徒讲学。听众络绎不绝,盛况空前。事后,蒋信与冀元亨又亲自护送他去贵州上任。过了两年,王守仁升任庐陵知县,再次路过常德。蒋信与冀元亨等人以门生之礼晋见,并再次邀请他为生徒讲学,王守仁慨然应允。这两次讲学,对武陵学子教育极深。为了彰显他的授徒之功,常德儒绅自发集资,在其讲学之处兴建书院。构筑棹楔一座,大门三间,大堂三间,川堂一间,左右厢房共六间。并建有后堂三间,楼台亭榭数座。其环境幽雅,设施齐全,在当时堪称一流。额曰“阳明书院”。
    王守仁系浙江余姚人。曾在家乡阳明洞筑室讲学,世称阳明先生。刘瑾免官后重新受到重用,官至兵部尚书。他在哲学上提倡“知行合一”、“知行并进”,反对程颐等宋儒的“知先行后”说。在儿童教育方面反对“鞭挞束缚,若待拘囚”,主张“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他的这些观点很有新意,与传统的学说不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阳明学派”,在明代中叶以后影响巨大,并流传到日本。
    阳明书院既为纪念王守仁而建,又秉承他的学术思想,在常德学界开一代新风。冀元亨在阳明书院讲学时,主张“为学务探本源,不为口耳之习”。明正德十一年(1516)他参加湖广乡试,主考官以“格物致知”发策,他不以朱熹《四书集注》儒家传统之说作答,而根据王守仁的最新观点加以阐发。主考官认为他独辟蹊径,颇有见地,破例录取他为举人。后来,他又跟随王守仁在江西赣州研习阳明学说,学业精进。回到阳明书院讲学时鼓励生徒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诸生深受教益。常德人民对王守仁及其阳明学派情有独钟,特地把武陵镇轮渡码头至小圆盘一段街道命名为阳明路,以示纪念。近年来,更有学者建议,把新建的江南善德文化墙三座楼阁中的一座,命名为“阳明楼”,并建立“王阳明纪念馆”,以弘扬王守仁及阳明书院求新求变的学术之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