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文状元与青岩书院

http://www.newdu.com 2018-01-21 科学时报 佚名 参加讨论

    
    青岩书院
    清朝贵阳出过文、武两状元,文状元名赵以炯,武状元叫曹维城。
    赵以炯,字仲莹,又字鹤林,清咸丰七年(1857年)二月生,贵阳青岩人。清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中进士,殿试一甲第一名,中状元,大魁天下,成为云贵两省自科举以来“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的第一人。与康熙年间武状元曹维城、光绪年间文状元麻江人夏同和、遵义人探花杨兆麟并称清代贵州“三状元一探花”。
    幼年时赵以炯寄养在贵阳外公陈振家,由于外公家是书香门第,加之居住南明河甲秀楼旁的宿儒名贤聚集区,使赵以炯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的熏陶。后其父赵国澍因累建“功绩”,任贵阳属青岩团务总理。当年,赵国澍就因名震中外的“青岩教案”获罪被革职。至同治二年(1863年)三月复职,即率练勇进攻灯花教何得胜部,在今贵阳乌当区徐家堰阵亡,时年37岁。赵国澍阵亡后,6岁的赵以炯从贵阳外公家返回青岩。回到青岩后,赵以炯就读于青岩书院。
    青岩本身就是一个极具历史渊源之地,这是一个从明朝军营屯兵驻地发展起来的文化重镇。青岩书院的形成和青岩土司班廷献有关。清代乾隆年间,班氏土司家庙被烧毁,以修家庙为由,将班氏先祖供像供奉于青岩众绅捐资修建的文昌阁,久占不还。嘉庆六年(1801年),皇帝下旨全国春秋两季祭祀悠关一城风水的文昌帝君。早对班氏土司将班氏祖先与文昌帝君并列的做法很是不满的众绅,要求班土司搬出祖泥,以便青岩百姓祭祀文昌帝。一场官司下来,班廷献不仅将祖泥搬出文昌阁,还输掉班家四合院,一个花园、粮仓、牢房等十八栋建筑的衙门。因班家衙门处于古城中心,几姓人家就把赢得的衙门开办成书院,便是青岩书院。
    书院规模很大,结构为三进四合院梯形,布局雄伟,每栋房屋空间均在四米,采光良好、环境优美,确实是读书的环境,青岩的有钱人家便纷纷把儿子送到书院求学。赵以炯回到青岩后就读于青岩书院,他自幼就聪明好学,在书院发蒙于吴竹堂(登桂)先生。以后,又入贵阳贵山书院深造,在此间,赵以炯学识渐长,写出《何谓儒家之教》等心得,深得其师韦伯谦赞许。
    光绪五年(1879年)赵以炯中乡试第十名,中已卯科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赵以炯进京参加会试,题目为《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博客,微博)乎与人为善》。赵以炯所作之文本房加批为“扬之高华,按之沈实,坚光切响,无懈或攻”。赵以炯和赵以煃兄弟二人同中丙午科进士,并获得参加殿试的资格。在殿试中赵以炯获一甲第一名,大魁天下,成为状元。为贵州前所未有,举国惊异。
    今天的赵以炯故居,两进四合院构成,坐南向北,占地约千余平方米。虽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但保存非常完好。青瓦覆盖,木雕门窗,暗红中透出时间的久远。右厢的木雕门窗艺术部件,属木雕门窗的精品。右边一栋房屋门朝南开,有廊庑,与二进院建筑构成对应。一、二进院有过堂隔开,过堂两侧门柱上挂有木刻对联,曰:“山川遗故宅,文史赐科名。”过厅右边两间室内挂着有关赵以炯轶事的图画,配有文字说明。二进院的正堂内陈设着与赵以炯有关的物件:有他书写的扇面一幅,他为龙泉寺老和尚题字的拓片一张,还有皇上颁布的诰示复印件一份,上有“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一名赵以炯”的字样,故居所在街道也更名为赵状元街。
    青岩以及青岩书院因为这位文状元赵以炯,在贵州文化和历史中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赵以炯不仅是贵州,而且是云贵两省“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的第一人。从此,贵州人总算扬眉吐气,终于结束了明、清五百年来没有状元的历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