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百泉书院变身清代贡院

http://www.newdu.com 2018-01-21 东方今报 佚名 参加讨论

    
    百泉书院
    北宋时,因有诸多名师巨儒讲学其中,河南辉县的太极书院名声大震。明成化年间,重修后更名为“百泉书院”。清顺治年间,河南贡院移至百泉书院,它见证了科举考试的盛大场面。乾隆皇帝游览百泉景区时,百泉书院被改为“乾隆行宫”,讲学活动由此终止。而异地重建的新百泉书院,至今依然书声琅琅。
    新老书院遗址尚存
    水是百泉景区的灵性,因为有面积达3.4万多平方米湖水的滋润,依偎在辉县苏门山南麓的百泉景区,被誉为“中州颐和园”和“北国小西湖”。而如今的百泉景区湖水干涸,荒草丛生,满目荒凉。
    这座河南省保存最好的古代园林建筑群,因为没有了水的滋润,渐渐地被人疏远了。好在百泉景区的魂魄还在,这就是百泉的厚重文化!
    辉县市博物馆副馆长高有生认为,百泉景区之所以能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键是“涌金亭”内现存的50余块珍贵碑刻、一些名人在此留下的遗迹以及久负盛名的百泉书院遗址。
    高有生说,历史上有“辉县之胜在百泉,百泉之胜在书院”之说。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于元祐年间游览于此,挥毫疾书“苏门山涌金亭”六个大字。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来百泉游览时,住在百泉书院,百泉书院被改为“乾隆行宫”、“翠华行宫”。
    清道光六年,辉县知县周际华认为,百泉书院曾经声名显赫,就此废止,实为憾事。便捐出自己的俸禄,在辉县城内购买房屋,恢复讲学。
    1952年,百泉书院被河南省干部疗养院占用。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疗养院,一部分为河南省百泉肿瘤医院,占地约60亩。
    疗养院四周为红色围墙,院内是几栋砖瓦式建筑。疗养院大门紧闭,里边冷冷清清,几株粗大的柏树让人顿生沧桑之感。异地重建的新百泉书院,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部分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成了辉县市城内小学的一部分。
    选址讲究“天人合一”
    百泉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五代末年的太极书院,书院的办学宗旨就是讲明“太极之理”,教学内容是以《易学》为主。
    太极书院建在了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百泉,创办者强调“天人合一”,注重自然环境对人的教育熏陶作用。
    北宋是太极书院的鼎盛时期,太极书院一跃成为全国有名的书院。
    在百泉景区内,有一座邵夫子祠,这是后人为纪念邵雍在此讲学而修建的。
    太极书院的盛名与邵雍讲学其中有关。邵雍是一代理学大师,他写出了《皇极经世》巨著,融合《周易》和道教思想,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象数学体系,这是他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再加上其他儒学大师周敦颐、程颢、程颐等人的“加盟”,一时间,百泉弹丸之地,遂成理学渊薮。
    岁月更替,太极书院也几度兴衰。
    金兵侵犯中原,太极书院遭到毁坏。元代时,有识之士在原址上重修太极书院。理学家赵复、著名政治家和学者姚枢等人也讲学于此,全国各地士子慕名而来。一度衰败的太极书院,再次兴盛。
    因当时的许多名士都曾受学于此,故后人在评说理学的发展时有“宋兴伊洛,元大苏门”之说。意思是,理学兴起于宋代的洛阳,发扬光大在元朝的辉县苏门山。姚枢等人离开百泉后,太极书院渐渐萧条。
    河南贡院迁至书院
    到了明成化年间,沉寂了220余年的太极书院又得以复兴。
    河南提学佥事吴伯通、知府张谦在太极书院旧址上,又重建书院。当时有62间房子,四周绕以围墙,大门匾上写着“百泉书院”。吴伯通请名师授课,率地方官督课,还亲自为书院制定《学约教条》若干则。
    清朝初期,百泉书院因成为当时的河南最高学府,而声名鹊起。
    明清两代,开封是河南省省会,河南贡院就设在开封城内。河南贡院是本省生员、贡监生进行乡试的地方。
    明崇祯十五年,开封城内的贡院被黄河水冲毁,河南省、开封府和祥符县的诸职能部门都不得不在周围州县办公,河南乡试被迫中止。
    第二年,河南提督学政上奏朝廷,请求补科河南乡试,临时将河南乡试移到黄河以北地区。当时的辉县知县郁英,向御史苏京请求以百泉书院为河南乡试考场,苏京准许。清顺治元年,河南贡院正式迁移到百泉书院之中。
    从顺治二年到十四年,迁到辉县的河南贡院共历六科,应试生员万人,主考官及监考员达数百人。这是河南乡试不在省城开封举行的少有现象,在全国也极罕见。
    清顺治十六年,御史李粹然上书皇帝,请求复返贡院于汴梁。有官员建议,拆掉书院迁到开封。当地知府竭力陈述:此贡院原为百泉书院旧址,并非汴梁贡院之物。在其努力下,百泉书院得以保存。
    1662年,清政府在明代城墙基础上重修了开封城。而龙亭一带先于古城开始复苏,早在1659年清政府就在周王府的遗址上修建了规模宏大的河南贡院,河南乡试由辉县百泉书院重回省城举行。
    书院改为“乾隆行宫”
    清康熙年间,是百泉书院的又一个鼎盛时期,当时,一代大儒孙奇逢来此讲学,四方学者,纷至沓来。百泉书院不但驰名中州,还同浙江的姚江书院、陕西的磋中书院一起,站在全国诸多书院的前列。
    据考证,孙奇逢除在书院教授生徒外,还成立“苏门会”、“十老社”、“孟城会”等民间学社组织。他们皆以古代圣贤自期,相互砥砺,发展学术,以成千秋盛事。
    孙奇逢是实学派的代表人物,强调“实学”、“实行”、“实用”,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其去世后,卫辉府六县绅士联名奏请,在苏门山上的圣庙中,为其设立塑像。道光八年,朝廷诏令从祀文庙。
    清康熙二十三年,当地知府重修百泉书院,增建东西号房10间,修葺前后厅堂,改作岁科二试考棚。清雍正三年,考棚移入卫郡书院,百泉书院停办。一直到乾隆七年,才再次恢复讲学活动。这时的百泉书院规模宏大,分为前院、中院和后院,各院自成体系,又浑然一体。
    公元1750年,为了迎接乾隆皇帝的驾临,百泉书院被改建成仿宫廷式建筑,尽显皇家威仪。
    此后,乾隆行宫成为圣地胜迹,不得再做书院之用,正殿、寝殿原样保留,其余房舍作为上级官吏巡按百泉之住所。
    灵活实用的教育方法
    北宋时,百泉书院已经推行“门户开放”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在书院之间相互流动,不受地域、学派的限制。
    那时,邵雍、二程等著名理学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观摩教学、寓教于乐等。主讲者邵雍、程颢、程颐、司马光、张载等人的政治主张、学术见解、学派不同,但是他们规定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书院而不必放弃自己信仰的学派。因此,百泉书院成为中原地区传播理学的发祥地之一。
    元代时,赵复、姚枢等人在此讲学时,不分高低贵贱、只要有一技之长,一律给予教诲,培养他们成材。
    百泉书院也有严格的院规,明万历三年和清道光六年,辉县的县令分别给书院制定了学约,以规范院生言行举止。
    百泉书院作为历代的知名学府,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著作。为了鼓励学生积极从事学术研究,提高教学水平,书院建有刻印机构,因此百泉书院藏书颇多。直到今天,辉县市的博物馆里还保存着百泉书院的不少藏书,其中珍藏有清代学者孙奇逢的刻印书版数千块。
    百泉书院的最大特色在于,它是由民间办学者传办,百泉书院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形式,其办学模式仍为很多教育工作者所推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