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的“科举门” “业建范阳绵世泽,勋成涿郡振家声”,这副充满抱负与自信的对联贴在金代文物“科举门”上。踏入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的大门,迎面而立的就是这座遗珍。“范阳”、“涿郡”就是今天的河北涿州。涿州占据天时地利,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 这座石坊由汉白玉整雕而成,上层中间为头首擎日的雄鹿,两侧为挺坐的雄狮,再往外是凸雕的鳌头,中层小石匾额的正反面分别刻有“科举门”和“忠”字,再下层的门楣上则是狮子浮雕。各种动物身绕祥云,兼备灵气与霸气,整件作品刻工精细,气势宏大。姚馆长介绍道,古时孔庙、府学、贡院的正门内常设有这类具有象征意义的牌坊,学生坊下经过,寄寓科举高中,福禄双享,但此类牌坊通常上刻“禹门”或“龙门”,其上直书“科举门”的目前国内仅此一件。 据考证,唐时涿州就有孔庙,它既是祭祀圣贤的庙宇,又是讲经习礼的学堂。自庙学设立,后世不断继承发展。馆中珍藏的另一件涿州文物即是历史证据。这件明代汉白玉碑额石质精厚,雕工精良,正中下方刻有篆书“涿州重修儒学碑记”,前后均为“双龙戏珠”图案,龙首沉刻于石碑两侧,龙身缠陈于正反碑身。神龙身形饱满有力,神情庄重肃穆,精雕之下龙鳞清晰,龙须飘逸。虽仅为碑首,这件雕刻的沉重与大气,让人不难忖度当时对于修治儒学的重视。 “我们馆里藏有的涿州宝贝可不止这两件”,姚馆长说着将笔者引至里边的展厅,他指着一尊汉白玉石碑介绍道:“这是乾隆年间用旧碑改刻的顺治‘晓示生员卧碑’。清代统治者为了稳定底层知识分子,严肃学纪,曾在顺治九年用满文和汉文刊刻这种‘学生守则’,把它放在国子监,后来又把它颁刻到全国官学,这个碑就出自涿州官学。”碑上的八条学规对于生员的家庭出身、志向品性、治学态度,以及违规的处罚方案等各方面作了精要说明,文末写有刊刻年月,以及负责刊刻的师生姓名。碑文语气威仪,字词严厉。 金代“科举门”石坊、明代记事重修儒学的碑额和清代生员守则,这三件不同时期的涿州文物的齐聚,正如姚远利馆长所说,好似一场涿州专场的科举文物展。古时人们对于科举的重视,对于学问的恭敬和治学的严谨,都可以从这些文物上得到见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