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高陵) 因为认识到国家希望图强,仅靠发展农业无济于事,所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的工商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好贾趋利蔚然成风。不仅奴隶主贵族以经商为荣耀,士族官僚以经商为要务,即便是以义、礼为学术宗旨的孔子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在商场上大显身手。子贡就是其中的代表。 子贡,卫国黎地(今河南浚县)人,复姓端木,字子贡,另字子赣。他是公认的中华儒商始祖,和陶朱公一起并称“陶朱事业,端木生涯。” 子贡是中国有名的黄老学派创始人鬻熊(史称鬻子)的后裔,在他的身上,同样不可避免地带着道家色彩。17岁以前,在还没有加入到孔子门下的时候,他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经商。可以说,他首先是一个成功的商人,然后才去孔子那里求学,成为一名优秀的儒学继承人。“商而优则学”,是子贡给中国商人做出的一个榜样,也是他后来成为儒商始祖,成为名震天下的大商人的一个必要条件。 子贡在孔子七十二弟子中,最富裕有钱。他思路敏捷,长于交际,巧言善辩,往返于曹国和鲁国之间贱买贵卖,以经商为乐。他常乘四轮马车,带着丰厚礼品游历列国,结交诸侯,所到之处,国君都和他平等行礼。司马迁甚至说,孔子所以出名,实得益于子贡为其传扬。 公元前494年,齐国欲攻打鲁国。在外游历的孔子听说后,召集门下弟子,希望他们设法拯救鲁国。子路、子张、子石等纷纷请求前去救鲁,但是孔子没有答应。子贡请缨,孔子却爽快答应。在孔子心目中,只有子贡能当此大任。子贡先后会见齐国大将田常、吴王夫差、越王勾践和晋国君主,他凭借高超的外交才能,离间各国,使吴攻齐,使晋克吴,使越灭吴,从而化解了鲁国的危机。 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对子贡处理政治危机所显现出来的卓越才能表示了由衷赞叹,他说:“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孔子得意门生子贡拥有如此卓然超群的才智,也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能够轻松聚敛千金而成富商大贾。 司马迁作《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子贡这个人物所费笔墨最多,其传记就篇幅而言在孔门众弟子中是最长的。这个现象说明,在司马迁眼中,子贡是个极不寻常的人物。我们循着司马迁的这个思路,再细细阅读《论语》等书,便可看出子贡这个人物非同寻常。他的影响之大、作用之巨,是孔门弟子中无人所能企及的:他学绩优异,文化修养丰厚,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财经商能力高超。在孔门弟子中,子贡是把儒和商结合得最好的一位 子贡比孔子小31岁,也就是说,他17岁入门拜师时,孔子已经48岁了,推断这段时间,正是孔子政治上的抱负尚未得到施展,郁郁寡欢的时候,虽然门下弟子众多,可是却苦于鲁国的现状,没有用武之地。 据东汉思想家王充所撰《论衡·讲瑞篇》中记载,子贡刚拜在孔子门下时候,非常骄傲自大,认为自己很快就可以超过老师。拜孔子为师一年后,认为自己已经比孔子强了;第二年下来,他觉得自己的水平,充其量不过与孔子一样高;三年后,他自知不及孔子之万一,心甘情愿终身追随这位老师,他曾经钦佩无比地把孔子比做高高在天上的日和月,“不可及”,“无得而逾!”甚至后来,当有人认为子贡比孔子高明时,子贡立即就加以否定,说:“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肓人;子之墙,数仞。”(《论语·子张》)意思就是说:“我好比是砌着矮墙的院落,人们站在墙边,一眼就能看清楚屋内所藏;先生则是那高墙深宫,只有走进去,才知里面的富丽堂皇。” 子贡对老师是这么的尊敬,而孔子对这位高足也非常喜爱。虽然对于子贡经商的行为,孔子并不赞同,不过,也并不否定。孔子“罕言利”,说过“小人喻于利”,那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天下的人们只知道追逐利,而不知道“仁”“义”,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去”。为了匡救时弊,建立以“仁”“义”为核心的新的社会秩序,他自然也就顾不得说“利”了。不过,孔子却并不反对“利”。 《论语·子罕》篇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贡对孔子说:“这里有块美玉,是把它收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找个识货的人卖掉呢?”) 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孔子说:“卖掉!卖掉!连我都在等待识货的人来买呢!”) 这是《论语》中记载关于孔子和子贡唯一谈论经商的事情。虽然只有两行字,可是,却包含了很深的思想。 我们可以想象,子贡和孔子私下里讨论关于商道的话题,次数一定不少。这不但是因为他跟随在孔子身边的时间最长,而且深受孔子喜爱。在《论语》中,子贡和孔子的谈话,是得到记载最多的;孔子周游列国,打前站,安排一切用度,与国君和各路诸侯交涉、谈判,替孔子预先铺设好言路的,也一定是子贡。身兼商人、孔门高足、外交专家的子贡,实在对孔子学说的传播,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他的富有,连许多小国的国君都比不上;他的口才,连孔子都辩论不过,推许他为“辩士”,是孔子门下“言科第一”。正因为子贡这么优秀,孔子才特别疼爱他,称他“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赐之敏贤于丘也”(《说苑·杂言》),并把他比之为尊贵的“瑚琏”(宗庙之贵器)。 东汉石画像中有一幅《孔子见老子图》,孔门众多弟子,注名者不多,子贡是注名者之一,可见对子贡的重视,也反映了子贡是追随在孔子身边最为频繁的人之一。 《史记》中,对于孔子门下弟子的评述,以子贡为最高,着墨也最多,甚至超过了我们今天人人皆知的“亚圣”孟子。 子贡将儒与商结合在一起,很快就做出了一番大事业:从国家的层面上来说,他帮助鲁国解除困境,游说齐、吴、越、晋四国,成功地进行了外交上的斡旋。可以这么说,从他开创了中国的儒商这个特殊群体以来,几千年来。还没有人能够在建功立业上,达到他这样登峰造极的程度。 从个人角度来说,子贡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讲究“诚信”,义、利并举,富而好德。 子贡,这位中华儒商的始祖,这位中华商道的开拓者和实践者,这位孔子门下的高足,留给我们的还有很多、很多。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多姿多彩的一生,为我们演绎了一个真正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的大写的“人”,向我们证明了人的尊严和价值,足为千秋典范。他的影响,并不会随着肉身的损坏而湮灭,而是和他的老师孔子一样,为后世所顶礼膜拜,千古传诵…… 总的来说,春秋战国时期,各路诸侯以工商强国为逐鹿中原的实力基础,优胜劣汰,终成五霸、七雄。而商人在这种大环境中,如鱼得水,好贾趋利蔚然成风。或如管仲先商后仕,或如子贡先儒后商,或如计然以商为业,或如范蠡先仕后商,一时间,智者贤才尽入商海,巨商大贾尽显风流。 因为重商,使得商人阶层不断扩大,商人资本也不断扩大,商人势力更不断扩大。商人资本在流通领域的广泛活动,不断扩大了商品市场,生产朝着交换价值的方向发展。不仅大大刺激了手工业的技术革新和领域拓展,新的产品和新的资源得以充分开发,并大大推动了社会对物质需求欲望的不断攀升。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封闭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受到了严重冲击,希望改变生活质量的农民,幻想着比种田更加容易致富的经商梦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