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的泉州府文庙自肇建以来,历欧阳詹、蔡襄、朱熹教化以及元明清历代举兴盛,逐渐成为以儒学为中心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东南沿海乃至东南亚广为传播的重要基地,泉州赢得了“海滨邹鲁”的美誉。 据史料记载,自唐至清光绪年间的1000多年时间里,泉州人中进士共有2543人。其中,状元10人、三世登进士13家、四世进士3家、父子进士85家、祖孙进士34家、兄弟进士114家。特别是明嘉靖壬午年(1522年)全国考中进士者60名,泉州就占了25名,可见当时文风兴旺。其中不少人在文学、艺术、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卓有建树,涌现出如曾公亮、苏颂、李贽、蔡清、俞大猷、郑成功、施琅等一大批在海内外产生重要影响的杰出人物,他们取得的成就与泉州府文庙的文化熏陶息息相关。 民国期间,泉州府文庙改办为学校,先后为平民中学和平民小学。抗日战争时期,文庙为十九路军军医处所在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泉州府文庙内开办泉州市(今鲤城区)第二中心小学,明伦堂设立泉州市立图书馆。1986年8月,泉州府文庙辟为泉州市博物馆。由于文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和丰富的人文内涵,1985年10月,泉州府文庙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更好地保护管理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弘扬和发展大泉州精神,继1980年修泮宫门,1986年修大成殿、两庑以及明伦堂,泉州市政府相继将学校、图书馆、博物馆迁往它处,2001年又斥资1.7亿元人民币对文庙建筑群进行维修和环境整治,重建文庙广场和庙门,修复蔡清祠、李廷机祠、崇圣祠等,泉州文庙又恢复原有的历史风貌。2004年泉州文庙管理处成立,开始专门负责泉州文庙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目前,文庙内辟有“泉州历史名人纪念馆”、“泉州古代教育展览馆”以及“孔庙祭孔礼器、乐器、舞具专题陈列”,常年对外开放。泉州文庙已成为“海滨邹鲁”泉州的象征,它既是市区休闲旅游的重要名胜古迹,又是我们研究、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由于泉州与台湾特殊的地理与人文联系,泉州府文庙也因此成为台湾同胞,尤其是知识分子回大陆瞻谒中华民族文化之根的一个重要象征载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