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孔府档案的历史文化价值

http://www.newdu.com 2018-01-21 光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孔府档案是围绕孔子直系后裔历代衍圣公的活动所形成的文书档案,也是我国现存数量最多、收藏最完整、内容最丰富、涵盖时间最长(1534—1948年)的私家档案文献。因档案中保存了大量衍圣公与明清以来中央和地方机构之间事务往来的文书资料,使其又兼具官方档案的性质。现存孔府档案主要包括有关衍圣公袭封、选官、朝觐、祭祀、修谱、摄族等诸项活动的记录,涵盖政治、经济、科举、宗族、重大事件、重要典制、著名历史人物诸多方面,蕴藏着广泛而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不但对于研究明清以来中国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孔氏宗族历史变迁的窗口。
    作为中国古代的文化世家和世袭贵族,孔氏家族绵延两千多年。历代最高统治者对孔子直系后裔的尊崇和优待,决定了其“千年第一家”的特殊地位。居住在孔府的衍圣公凭借大宗主的地位,在家族中建立了严密的宗族组织和管理机构,并通过修宗谱、立行辈、订族规等方式统管全国各地的孔氏族人,其宗族体系之完整、宗法制度之完善、祖训族规之完备,是其他宗族很难比拟的。
    孔府现存孔氏宗谱近400部(孔府档案,789~1267、6616~6630、8156~8268卷),其中所汇集的宗族史、人口史、社会史、文化史资料,对于探讨明清以来孔氏家族继承制度、宗法制度、宗族统治和宗族形态的演变,以及家族文化教育、日常生活和人口结构变迁等问题,无疑具有重要价值。仅以人口史研究来讲,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学者利用族谱资料研究历史人口的著作已经出现,如刘翠溶的《明清家族人口与社会经济变迁》(台北“中研院”经济所1992年版)以明清时期的族谱为基本素材研究中国历史人口的特征与动态。
    作为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包罗内容最丰富、谱系最完整的宗谱,孔子世家谱汇集了分散在山东和冀豫苏浙皖粤等18省区近80余处支派的谱系衍变信息,以及流寓朝鲜半岛的孔氏族人世系记录(6630卷),对于考察孔氏宗族繁衍发展过程,以及各支派人口迁移的类型、原因、过程、路线、分布及其影响具有重大参考价值,而其中有关人口数量、寿命、年龄与职业构成、婚姻与家庭结构诸方面的素材多为官方正史文献所缺载,对深化中国历史人口微观研究的意义不言而喻。
    
    观照传统国家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镜子。
    崇儒尊孔是历代统治者巩固和强化统治秩序的手段,孔子直系后裔也因之被扶植成为拥有部分政治和经济特权的世袭贵族。朝廷与孔氏贵族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共同利益,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冲突和斗争。明清以来的统治者如何处理中央和地方、皇族与贵族、君权和绅权、皇权与族权的关系,这在孔府档案中都有较深刻的反映。明清帝王或亲赴辟雍诣学观礼,或临幸阙里释奠孔子,或遣子派官致祭庙林(5085~5177卷)。历代朝廷对孔子后裔或优免差徭,或置官封爵,或赐土赐民(79~91卷),固然表明国家对孔子学说的尊崇和对孔子后裔的优待,其实也是出于强化国家思想和象征的需要。而明清统治者对孔府势力的限制或打压(309~312、1456~1523卷),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国家对绅权、族权坐大的担忧和警惕。
    孔府对宗族和地方基层社会的治理凸显了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比如1623年,衍圣公孔衍植“常存睦族之心”,将价值白银790两的宅园地基无偿捐给族人,“各给执照,以凭承管”。1684年,衍圣公孔毓圻“奉上谕”拟将曲阜城外泉水引入孔庙棂星门前泮池,后因导泉入城需占用民田而主动“停止开濬”。1916年,衍圣公孔令贻依照惯例给予那些无子女、无产业、贫老无以自给的族人“养瞻之资,按月分发”,等等。这些济贫扶弱、安民恤民之举,无不是其“政得其民”、固本强基思想的体现。
    理解区域社会经济变迁的钥匙。
    与在中国南方地区发现的徽州文书等不同,位于华北的孔府珍藏着大批土地文书和商业、家计账簿等财务管理文书,具有跨度时间长、地域特色鲜明和系统性、完整性、配套性等特点,无疑是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的宝贵材料,为学界从北方视角剖析明清以来区域社会经济变迁打开了一扇窗户。
    孔府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贵族地主庄园,鼎盛时期的孔府占有土地达100多万亩,分布在以鲁西南为中心的华北5省22州县境内,佃户多达万余户。由是,孔府保存了大宗长时段、成序列的土地文书,包括不下10万件的土地买卖和租佃契约、租粮(银)征收册、佃户人丁册、地亩册,以及各种土地执照、纳税和过割凭证等(4154~4831、6737~7996、8322~8428、8491~8748、8827~8873卷)。这些文献详细记载了有关土地位置、等级、价格、租额及租户信息,几乎涉及了土地分配、占有、交换和经营的各个环节,为研究明清以来的地权分配和转移、土地买卖和经营、租佃制度及其变迁,以及农业耕作制度和亩产量等社会经济史问题提供了翔实而可靠的材料,对探索中国古代基层社会实态,揭示传统中国社会演变轨迹具有重要价值。
    此外,孔府司房的日用账簿、收支款项账簿、卖粮往返账簿逐日登记了孔府生活、祭祀消费和庄园产出物品的种类、数量、价格及收售渠道(6050~6197、8072~8098、8761~8771、8889~8912卷),为探究明清及民国时期基层社会的商业贸易网络、物价和生活水平及其变迁等,提供了全面而原始的记录。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孔府档案的价值也日渐凸显。在孔氏及其他先圣先贤的宗谱档案中,不仅保留了作为道德规范存在的族规家训,还记载了族人弘扬孝道、敦睦宗族、彰显忠义的言行事迹,其中所蕴含的那些可资弘扬家风、传承家训、承继家史的资料,无疑是当代文化传承的重要思想宝库。诗礼为本是孔氏家风家教的基本精神。
    从孔子对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庭训(《论语·学而》),到明太祖对孔克坚“多读书”“不读书是不守你祖宗法度”的劝勉(6卷),到嘉庆对孔庆溶“好生读书”“祭祀要虔诚行礼”的嘱托(6312卷),再到各地孔氏族规家训中有关“励读书、崇学校、贵教子”的规定(1091卷),无不说明诗礼传家的理念已内化为孔门世代相传的家风。从历代衍圣公和其他孔氏族人的日记等资料中(8276~8278、8986~8988卷),可以发现不少乐善好施、尊师重道、好学进取等懿德嘉行,对于今天弘扬传统文化和优秀道德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总而言之,孔府档案内容庞大、信息丰富,应当引起学术界和文化界的关注和重视。孔府档案中所反映的内容既有其地方性特点,更有超越地方本身的普遍性的一面,对于研究明清以来中国的历史嬗变无疑具有弥足珍贵的文献价值。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历代孔府档案文献集成与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3&ZD108〕成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