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马涤明:中国有多少“故里”需要“打造”

http://www.newdu.com 2018-01-23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山东省、临沂市及沂南县三级政府5月将举办诸葛亮诞辰1830周年祭拜等活动。据称,沂南县借助“诸葛亮故里”的文化带动效应,去年以来,总投资额超15亿元,其中包括今年投资1.8亿元建诸葛亮城,投资3.5亿元科学整合诸葛亮文化旅游区等。
    诸葛亮生于沂南,便有“沂南诸葛亮故里”,也算名正言顺。然湖北襄阳、河南南阳是“诸葛躬耕之地”,那么襄阳、南阳打造“诸葛故里”也是有“名分权”的。此外,诸葛亮还领过益州牧之职,如果明天益州也宣布分一杯名分之羹,也可以说得通。
    叹只叹,一是古代交通不如今天便利发达,二是后汉三国时代兵荒马乱,是否局限了先人更多的迁徙定居心愿,否则,今天可以诸葛孔明“品牌”“打造”之处,断不会只有这几处。
    “打造故里”,动辄斥资数亿、十几亿,恐怕历史上从未有过今天这样的大手笔,不知道这该叫“盛世造故里”,还是“文化搭台”语境下“故里兴经济”的发展理念使然?不管叫什么、怎么说,你都不能不承认,“打造故里”现在是一股风,甚是强劲。一曰“争故里”,多地共争一个祖宗,互不相让,不管有无真凭实据,或是沾边儿就算,反正这种事无人裁断,不争白不争,当然更重要的是争了不白争,这里面有“文化带动效应”。二曰“编故里”,实在沾不上古代贤人的边儿,就编一个“神仙故里”,比如“孙悟空故里”。三曰“故里”无黑白,实在没有流芳百世的,遗臭万年的亦可,比如“西门庆故里”,一个大坏蛋,居然引来两省三地竞折腰。
    五千年历史长河,帝王将相、志士仁人或才子佳人等可资以 “文化”角度缅怀或雕琢的人物,数都数不过来,再算上“名坏人”,则更多;以现在流行的“文化观”,其故里便都有“打造价值”,且一人名下多个“故里”,各地再争一争,真不敢想,若干年后,中国将出现多少“人造故里”?
    “打造故里”,各地打出的旗号都是“文化”;重视文化保护非常正确,只是,如此竞相效仿而又严重趋同的“重金打造式文化”,与文化概念的本义越来越远。有论者指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理念下,文化正在“没文化”的逻辑指导下畸形发展。一些具有足够噱头效应的“文化”被斥巨资“做大”的同时,很多实实在在具有文物价值的宝贵遗产却面临着无处安家的命运。厚此薄彼的背后,是功利需求的实实在在表现。
    说白了,其实“故里文化”是各地地方“GDP文化”内容之一;卖地皮、挖地三尺、污染经济,加上“故里文化”……各地“发展”路径不过如此。叫人担心,“打造”的“故里”若遍地开花,会有多少人去览胜? “重金文化”的投资能收回本钱吗?
    马涤明    新闻晚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