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 中国作家莫言成为世界上第109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消息传来,中国作协、外交部和国家领导人都先后表了态,从正面看待这件事,但是如预期想象的一样,没有出现一边倒的狂欢,相反引起各方热议。究其原因,这件事情不是很好说,就像奥运会举办权一样,凭什么到29届才同意让中国举办,同理为什么评到109位才到中国莫言? 10月1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唐磊的话更是耐热寻味: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对莫言先生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表示祝贺。莫言先生是最近一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他的文学造诣有目共睹。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欢迎世界各国朋友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感受优秀中国文学的魅力。”显然从中华民族和莫言文学造诣两方面进行了解读,就是说莫言的获奖是个人的文学造诣获得的承认,但首先是这个民族深厚的文化造就,潜台词是你们开始懂我们了,这个诺贝尔奖和我们中国的茅盾文学奖差不多,显然期待的是对整个中国文化文学的认识和评价。其中看不到过度的喜悦之情,倒像是刚刚收到一笔欠款那么感慨而已。 中国是以农业为名著称的文明古国,宗法制度体系和道德为核心的思维传承着自豪,但是如美国驻中国大使骆家辉所言类似,两三百年来,实际上就是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现代工业社会以来,中国屡以科技落后、国防脆弱,民族受到欺凌,甚至被屠杀。虽然当代中国开始强大,但是严重地伤了自尊,心理脆弱,有些过度敏感,很想证明自己。曾经为了证明自己还画饼充饥,说什么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只有我们过着幸福生活。 对于诺贝尔奖,中国人并不陌生。著名科学家诺贝尔一生有299种发明创造,有意思的是他还是位文学家,喜欢写诗、写小说、写剧本,但评价并不好,被称为“诽谤滋事、亵渎神明”,与社会的价值观念大不相同,因此受到批判。但他把大部分财产都交付给了信托,设立了后来成为国际最高荣誉的奖金——诺贝尔奖金,分为和平、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共5项诺贝尔奖金(其中,诺贝尔经济学奖金是瑞典国家银行在1968年提供资金增设)。作为世界第一大奖,即公认的最高奖,因此得到诺贝尔奖就成为一个标志,不仅仅是个人,也包括这个人所在的族群和国家。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五大奖项中的和平奖和文学奖就属于无第一的范畴,因此谁获得就不是像自然科学那么直白了,有时候成为政治、观念、利益操弄的工具也就并不奇怪。 我们知道中国和中国人已经多次获得诺贝尔奖,但其中的周折颇大,理性表达与感情认同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赛珍珠 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应该是赛珍珠。赛珍珠出生于弗吉尼亚州西部,4个月大就随传教士父母赛兆祥和卡洛琳来到中国,1900年加入中国国籍。先后在淮安(清江浦)、镇江、苏州、南京、庐山等地生活和工作了近40年,其中在镇江生活了18年。1932年小说《大地》,获得普利策小说奖;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这些作品都是用汉语写成。在伦道夫·梅康女子学院的档案上,赛珍珠的籍贯就是“中国镇江”。但是,大家不肯提她,既不是新中国作家,又不是中国血统,情愿宣传看好杨振宁、李政道等的获奖。看上去,这似乎与血统认同有关,毕竟她是中国的外国人。但与杨振宁等情况类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是高行健(1940年1月4日- ),我们也不大说这个人。高行健1962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1987年移居法国,1997年取得法国国籍。因“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而荣获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位在中国长大、接受教育、用汉语写作的作家,应该说是自己培养的。他写作的《绝对信号》一剧还被评为中国“共和国50年10部戏剧”之一。但他写作的剧本《野人》、《彼岸》被禁演。《绝对信号》的故事发生在火车上,主人公黑子被车匪胁迫登车作案,在车上遇见了昔日的同学小号,恋人蜜蜂,除了他们两个人,火车上还有一位忠于职守的老车长。故事实际上也很普通,只是在话剧中加入了回忆、内心独白和想像这些类似电影的艺术手法。这样的作家在中国多的是,所以他的得奖国人不是很重视。因为对中国文学好坏最有发言权的是中国人,我们没觉得他是世界顶尖,你说是,我们当然难以接受。 按理说,中国的文学和世界的文学并不像科技医学等之间有那么大的差距,甚至中国对文学的热爱、重视和关注远远超过别的国家,应该获得多次奖励才是。并且历代中国作家也很在意这个奖。关于这方面的传说很多,如鲁迅拒绝过诺贝尔文学奖提名。1927年,瑞典的探测学家斯文·赫定到我国考察时,与刘半农商量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托鲁迅的好友台静农去信征询鲁迅的意见,鲁迅婉言谢绝了。9月25日鲁迅给台静农回信说到:“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谈到:“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奖赏金的人,瑞典最好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的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以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林语堂也有四次诺奖提名的说法。第一次是1944年,林语堂用英文写的长篇小说《京华烟云》出版后,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仅在美国就卖了10多万部,被国外评论界誉为“中国现代的《红楼梦》”。他的《生活的艺术》也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被列为当年畅销书之一。林语堂的书是直接用英文写的,而且畅销影响大,因此获得提名。第二次是1972年;第三次是1973年;第四次是1975年被国际笔会举荐为诺奖候选人。2000年留学美国的部分大陆学生组成的“美国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提名委员会”提名巴金和王蒙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当时两人都不领情,王蒙说“全然不知被提名的事”、“估计是些捕风捉影的无聊‘写手’搞的所谓‘热点’报道”,巴金女儿则干脆说“这很可能是一场闹剧,或者别有目的”。传言王蒙连续四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又传言,老舍曾经得过这个奖。《宁波日报》2009年2月4日以题为《老舍昨天诞辰110周年,舒乙披露——老舍未获诺贝尔文学奖内幕》介绍老舍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的经过。舒乙认为,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就该是父亲,但在1968年“文革”进入高峰期,瑞典派驻华大使寻访老舍下落一直没准确音信,就断定老舍已经去世(老舍早已于1966年去世)。由于诺贝尔奖不颁给已故之人,所以评选委员会决定在剩下的4个人中重新评选,条件之一最好是东方人,结果日本的川端康成就获奖。或言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2007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候说“这个话我不应该对你说,不过因为时间已经过去很久,现在可以告诉你。1988年沈从文肯定会得到文学奖。”遗憾的是沈从文去世了。这些一波三折的可能与传言都不是事实,其实提名与获奖根本不是一回事,诺贝尔文学一般是200多候选人中一个。诺贝尔文学奖不过是国人为了拔高谁谁的地位制造的气球罢了。 在自然科学方面,我国人工合成的胰岛素确实进入评选程序。1965年我国科学家完成了牛结晶胰岛素的合成,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多肽类生物活性物质。对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是集体完成,难以署名一两个人,所以没有得奖。这是一个真实的事情。也就是说,中国无论是文学和科学都曾经应该获得诺贝尔奖。但是,就是拿不到我们想要的,即双方都认可的那个诺贝尔。相反,诺贝尔奖一次次戏弄中国,也许戏弄不是严肃的词,但确实有耍的成分。 《新京报》2006年3月24日《诺贝尔奖评委称中国有望在文学奖和平奖获突破》说: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访华代表团成员贝蒂尔·弗雷德霍尔姆,作客清华论坛接受学生提问时作上述表示。而之前1989年中国的达赖喇嘛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两年前,刘晓波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人民网10月12日讯:据外交部网站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关于中挪关系,其困难是由于挪威政府支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的错误决定造成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挪方应为两国关系恢复和发展做出切实努力。 问: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近两周年,中挪关系近期是否可能转圜?中方是否就今年诺和奖获奖人选与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进行了沟通? 答:两年前,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的决定严重干涉中国内政和司法主权,中方当然坚决反对。关于中挪关系,其困难是由于挪威政府支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的错误决定造成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挪方应为两国关系恢复和发展做出切实努力。 话说得再清楚不过了,把一个闹事的和尚和一个造反的罪犯评为和平奖得主。是对中国政治的彻底否定。所以,必然为中国人民所不能接受和坚决反对。到这里我们似乎看出,诺贝尔和平奖和文学奖只是西方无知政客的恶劣游戏。那么,莫言呢?他为什么获奖。相关的是莫言能拯救日益衰败的中国文学吗? 莫言出生在山东潍坊的高密县一个农民家庭,莫言这个名字是他的笔名,意思是没什么好说的,好像他随时在接受某种审判。莫言2008年接受西班牙报纸《国家报》(El Pais)采访时说:“我选择这个笔名是为纪念那些不能向任何人说一个字的年月。那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年代,当时我们村里的人总在搞斗争。我父亲是农民,但我们家生活安乐,他担心我可能会说些不适宜的话,可能让我们家惹上麻烦。所以他让我不要讲话,装作哑巴。”莫言因为参军,逐步得到锻炼和较好的教育,代表作品有《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等。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这也是他获得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标志性作品。莫言最早出名的是《红高粱》,但《红高粱》本身并没有怎么红,经过张艺谋改编成电影以后才大红大紫起来。但张艺谋被大家骂得狗血喷头,认为尽弄些中国西北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讨好外国人。可以说张艺谋挨骂,莫言出名。 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给出的理由是: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这样的表达不能说离题太远,比较符合作品的实际。高密这地方,出过晏婴、刘罗锅等有名的聪明人,又都以善变、巧妙著称,可是人物长相并不怎么样。这才是莫言真正的地域文化背景。不用说莫言长着一副汉奸摸样,脸形就如古书里说的败家子,狡猾中还带着虚伪。他并没有多深的学养,他得奖后自称是为了娶石匠的女儿做老婆才写作,又说为了一天三顿饺子才那么干,还说当兵就是为了吃饱,第一顿吃了十八个馒头等等,满嘴真真假假的诡异。但是他没事,因为他是莫言,没有触及政策底线。 中评社香港10月12日电:台湾“文化部长”龙应台今天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是用幽默救自己”。她认为,应该宽容看待每个人对政治制度表态的方式。至于莫言为什么能够得奖。他自己八年前有一句话比较合适:得奖与写作真没什么关系。莫言的作品《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几乎都有强烈的批判声音。 中新网10月12日电文说:2012年10月11日,备受瞩目的诺贝尔文学奖终于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此殊荣,成为首位夺取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法新社评价称,莫言的作品巧妙避开了时下的各种问题,通过一个个匪夷所思的黑色幽默故事,让人们去反思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法新社援引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彼得英格伦的评价称,通过讽刺手法的运用,莫言让读者从书中阅读出社会的阴暗面,因为这个原因,他的作品也被认为是粗俗而淫荡的。“莫言书中所写的故事是我听到的最恐怖的故事。”的确,将批评莫言的声音集中起来听听确实存在着粗俗淫荡。这正符合西方某些对中国有偏见的人的心思。 莫言获奖是对莫言作品的整体评价,但主要还是看重一部叫《蛙》的小说。蛙是什么?莫言解释说:它是娃娃的“娃”,“女娲”的“娲”的同间字,蛙是古代和现代民间一种生殖崇拜的标示。很多的民间艺术上都有蛙的图案,因为蛙是多子多育的繁衍不息的象征。这是所谓寻根作品。分析了中国家庭喜欢男孩胜过女孩的原因,这种偏好源于男孩能够养家和传递香火。结果就是,如果确认怀的是女儿,一些家庭会选择流产或者是将女婴抛弃,这种情况在中国一些农村地区依然存在。《蛙》以乡土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姑姑这个山东高密地区妇产科医生传奇而复杂的一生,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表达对生命强烈的人道主义思考。《蛙》的主题是通过几个典型人物来实现的。姑姑、陈鼻、陈眉、王仁美等。主人公姑姑是终身未婚,她活人无数,给无数婴儿接生;她又害人无数,用双手强制性将无数孕妇流产,甚至造成过一尸两命的悲剧。 青海柳湾遗址人形蛙身陶 生命的生存权利和价值促使我国制定了具有远见卓识的计划生育国策,毕竟土地承载能力有限,而人类的生育无限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是历史的必然。但是这一政策历来成为西方干涉我国内政的借口。莫言客观地描述了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情况,让人们思考:新的女娲不仅是造人,而是要有计划性和科学合理性。应该说表达的是一种追求和谐的理性精神。莫言是革命军人出身的党员,使读者不会误读他是对社会的反动;莫言针对一些重大现实问题,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而不是简单的对政策否定,让我们去思考和完善这些问题;莫言真实地再现文学的绝对正义传统,让人们对制度设计的完善看到了希望;莫言的狂野则消解了人们市场经济下内心的躁动。因此,他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西方诺奖评委在借口不熟悉汉语的压制或者细耍之后发现,强大的中国已经不能容忍他们的不公平,强大的中国文化他们必须要作出回应,冰岛的那个和平奖就是一面镜子,所以他们必须作出调整,但他们并不甘心,所以就评上了批判现实的莫言。莫言有资格获得这个奖励,但并不是最好,更不是唯一。诺贝尔文学奖奖给是的中国的强大和无法回避的尊敬和代表性。除去赛珍珠,高行健和莫言都是共产党员,而达赖和刘晓波都是司法对象,这个数字实际上多少也反应了评奖者的一种复杂心态。 中国的文学本以抒情为天性,作为礼乐的形式出现以后成为行政方式,一直延续了几千年。现在的学科分工削弱了文学的功能价值,譬如说过去的歌乐舞三位一体是诗,而现在分为诗歌、音乐、舞蹈三个学科,又因为经不起经济大潮的影响,出现明显衰败。莫言的获奖并不能拯救正在衰败的中国文学。文学只有返回文质兼美的载道一途,表达一种人性的美好和诗性的正义,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才可能有生存的价值空间。否则,得一次诺贝尔奖不过是相当于服食了一颗摇头丸而已,兴奋以后还是空。 黄震云(中国政法大学中文系) 国学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