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话说私塾:是教育还是全日制娱乐

http://www.newdu.com 2018-01-23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私塾乃我国古代私人所设立的教学场所。现今,全国各地正悄悄兴起“私塾”办学热,日前,成都出现了一家全日制的私塾,受到不少家长关注,目前已有5个孩子在那里进行全日制的学习和生活。对此,该市教育局表示,此私塾涉嫌违规办学,应当叫停。
    语文教材就是四书五经,英语教材是《圣经》和《莎士比亚文集》。 
    私塾主人:传统教材太简单
    在夏先生的私塾里,中文、英文、声乐、绘画等课程都有,老师大多是各大高校的教授或研究生,甚至还有不少书法家和画家。
    
    记者在私塾里也看到了一些中小学生的教材。夏先生告诉记者,在他的私塾里,孩子们需要背诵大量的古代经典,等孩子们都能熟背经典后,老师再教孩子们理解和解读。每学期他们只用1个月的时间学习传统教材,大多数教材还被作为孩子们的课外书来读。“对于一个古典人文素养非常深厚的孩子来说,传统教材简直是太简单了。”
    据记者了解,目前这家私塾的收费大概是每月2000多元,绘画、书法、钢琴等艺术课程还需单独收费,一年的费用算下来可能超过3万元。
    私塾课堂
    私塾一词并不陌生,私塾是古代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人才培养的摇篮,与官学相辅相成。据悉,我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私塾,其不仅体现了传统教育的回归,也揭示了现代教育的诸多缺陷。然而,私塾也存在缺陷,如与义务教育相违背。
    作为中国固有的民间办学形式,私塾有悠久的历史。人们一般都认为孔子在家乡曲阜开办的私学即是私塾,孔子是第一个有名的大塾师。
    追根溯源,私塾是从更早的塾发展过来的。西周时期,塾只是乡学中的一种形式。《学记》追述西周的学制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当时,学在官府,官师合一,塾的主持人是年老告归的官员,负责在地方推行教化。
    最早关于塾的记载不是出自《尚书》,而是出自商代甲骨文。据裘锡圭先生考证,在殷墟出土的卜辞中,有多处提到了塾。塾在卜辞中作“孰”,两个字旁为上下结构。不过,商代的塾不是教育儿童的场所,而是宫门侧之堂。塾是怎么得名的?清人顾震福的解释是:“臣朝君至门外,当就舍更详熟所应对之事。塾之言熟也,是塾本以熟思得名。”(《隶经杂箸》甲编卷下)
    先秦时期,孔子只是诸子中的一子,儒家思想没有被作为治国的工具使用。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儒家思想被封建帝王定为一尊,变成了重要的社会统治资源。以传递儒家文化为己任的私塾从此在社会上站住了脚跟,虽历经战乱而绵延不绝。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出现推动了私塾的发展。当时,科举考试主要是围绕儒家经典“五经”展开的。明清科举考试的重心向“四书”倾斜,而“四书”同样属于儒家经典的范围。此外,宋明理学家注重对儿童进行伦理教育,并制订乡规民约,推行社会教化活动。宋明理学的兴起,促成了族塾义学的兴盛。历代帝王都把教育儿童看成是家长自己的责任,对蒙学只是略加提倡、引导而已。官府从不干预私塾办学,任凭私塾在民间自由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没有中断,长期扮演强势文化的角色,兼之私塾教育的政治、经济基础在古代少有变动,多种因素决定了古代私塾办学的面貌变化不大。《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成书于不同朝代(南宋、五代、南朝),它们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成为明清两代最常见的儿童识字用书。《论语》、《孟子》属于经典读物,这时,也变成蒙学教材的一部分。私塾历来实行个别教学,塾师根据不同人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安排课业,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私塾对学生背书的要求特别高,读书是私塾学生的主要活动。清代,杭州城内著名的宗文义塾在条规中要求学生:“每日读生书,朗读百遍。”
    与其说“私塾”是为了“复古”,不如说是对现存教育体制问题的不满和想从古代民间教育中借鉴优秀成分。比如,“私塾”的主人夏先生说,“自己曾是工程师,后师从一些国学名家,于是对国学萌生了兴趣,开始思考中国的传统教育(指现存教育)模式”。再比如,送孩子上全日制“私塾”的一些家长“不愿孩子受传统教育体制的束缚”。而这种“复古”教育又不是纯粹的“重回古代”,比如,“私塾”课程,除了四书五经的语文教材之外,还有《圣经》和《莎士比亚文集》的英语教材,等等。
    提醒家长
    教育的改革和进步,既要允许官方和学校在教育政策和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又要允许民间的尝试。而且,民间的尝试要比官方和学校的探索顺利。比如,尽管素质教育已提倡多年,但很多学校仍是“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而很多老师和家长,一边痛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边又因评价体制和标准而不敢突破这些问题。相反,民间的教育尝试和探索,则有更多自由,较少受体制内评价标准的限制。
    娱乐私塾
    继《开心辞典》主持人王小丫选拔“国学高手”质疑声刚平息,明星经理人田金双就掷重金打造中国首家娱乐私塾,穿着汉服携手各大明星,坦言要通过中国古典文化解读现代娱乐。
    富有深意的是,娱乐私塾的“以国学解读现代娱乐业、培养娱乐管理人才”的娱乐宗旨很是吸引业内的眼球,而在前几期的娱乐私塾上,尤小刚、刘沙、袁英明、陈明真、张颂文、周一围、肖刚、鞠觉亮、童话组合、张春、建国国庆、钱泳辰、魏佳庆、黑龙、戴娇倩、曹曦文、王海珍、赵爽、赵冉等明星、名导以及江小鱼、杨劲松、鸿水、阿冈、司马平邦等娱评家也相继亮相课堂,和娱乐私塾学员进行深度互动,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分享自己的娱乐经验。到场的明星们都纷纷表示,时下的娱乐圈,的确需要一些更理性更健康的东西。创办娱乐私塾,呼吁理性娱乐健康娱乐很有意义。在娱乐从业方面,工作人员需要掌握更专业的知识。
    作为民间私学教育方式,民间私塾与官方太学并驾齐驱,在古代的教育中占有极高的地位。孔子的儒学和墨子的墨学在战国时代盛行二百余年之久,而后民间私塾纷纷诞生。如今,古时的私塾化教育在如今又流行起来,这不仅仅体现在文化圈,娱乐圈亦然——金牌娱乐策划人田金双教授就开了娱乐圈私塾化教育的一条先河。
    在2006年3月份娱乐私塾开课时,创始人田金双为了体现“私塾”的效果,特别身着汉服携明星给学生上课。同时,在今年9月19日在北京开课的娱乐私塾中,他同样穿着汉服传道授业,通过中国古典文化和西方营销策略解读现代娱乐业,借民间授课的方式培养娱乐管理人才和品牌艺人。
    该新闻刚刚被媒体披露,舆论便喧嚣起来。针对娱乐私塾主讲人田金双穿着汉服借“鬼谷子”、《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等古典国学解读现代娱乐业的做法,有业内人士客观地指出,相比于目前有些地方诵读国学经典要求学生穿古装、甚至有人扮成手拿戒尺摇头晃脑的私塾先生模样,娱乐私塾借国学解传娱乐业,呼唤理性娱乐,倒不失为一种更积极的尝试。
    日前,中国首家娱乐私塾创办人、明星经理人田金双教授在开讲《娱乐兵法》这一课题之余,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田金双表示,虽然近年国学热在不断升温,但现在的国学热是“虚热”。田金双冷静地指出,娱乐浮躁八卦成风,现在很多90后不关心我们的国学文化。“其实,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正是文化的精髓。譬如时下所谓的策划人采用的娱乐炒作大都是纵横家鬼谷子“正不如奇”和《孙子兵法》中“正奇、虚实”之术的娱乐应用。
    因之,娱乐私塾才在业内首开先河,携各名导、明星和娱评人借国学解读娱乐。而在近期授课中,田金双更是就《鬼谷子与娱乐策划》、《孙子兵法与娱乐营销》、《墨子与粉丝营销》、《名家和明星》、《论语和明星素质》等课题进行纵深解读。田金双教授此举也在业内引燃一场“国学娱乐”的娱乐战火。
    在谈及开办娱乐私塾的原因时,田金双教授声称,“没有个性的学校绝对不是一所好学校,那只是一个习惯于填鸭式应试教育的教育连锁店。而娱乐私塾,就是采用民间私塾与明星授课并重的教学方式,旨在为中国的娱乐界培训优秀的娱乐管理人才和艺人。鉴于目前中国娱乐管理人才出现断层,人才普遍缺失这一娱乐发展现状,我才决意开办娱乐私塾,通过类似娱乐家教这种民间国学教学行为培养更多的娱乐管理人才,将优秀的娱乐人才输送到各公司。”
    对此,有业内人士评价说,如果说易中天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最大贡献在于通过娱乐式的文化解读和人文性解构,达到了学术娱乐化这一史学大众传播的目的的话,相比之下,田金的娱乐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和易中天走的是两条截然相反的两条教育路线——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推广的是学术娱乐化,而时下的娱乐私塾却是在各大艺术高校和娱乐界通过民间授课及高校讲座等方式倡导娱乐学术化教育这一亲民路线。
    晶晶    博宝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