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常识 > 其它 >

善本掌故:九姓回鹘可汗碑

http://www.newdu.com 2018-01-23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全称“九姓回鹘爱登里罗汨没蜜施合毗伽可汗圣文神武碑”,系用汉文、粟特文、突厥文三种文字刻写的三体石碑,位于蒙古共和国前杭爱省鄂尔浑河畔哈剌巴剌沙衮地区,即回鹘故城鄂尔都八里、蒙古故城哈剌和林附近。
    碑立于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发现时已碎成20余块,文字损毁严重。碑高约350-360厘米,宽176厘米,厚70厘米,转角处宽约5.5厘米。汉文直书,刻于石碑正面左侧,正面19行,左转角1行,碑左侧面估计还有14行,共约34行,每行约78或80字;粟特文直书,刻在碑正面右侧,正面27行,右转角1行,碑右侧面估计尚有17行,共约45行;突厥文横书,刻在碑阴,大约116行,每行约70或75字。
    1889年,俄国探险队雅德林采夫(N.M.Yadrintsev)发现此碑,并盗走两块。1890年,芬兰考察队海开勒(H.Heikel)光顾此碑,并拍摄了碑文。1891年,俄国再次派出拉德洛夫(W.W.Radloff)率领鄂尔浑考察队制作出新的拓本。翌年,俄国驻华公使把这一新拓本送交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请求考释和林三碑(阙特勤碑、毗伽可汗碑、九姓回鹘可汗碑)。洪钧将此交予在此任职的沈曾植,沈曾植撰写跋文,此即“总理衙门书”,是此碑的早期研究。随后荷兰学者施古德(G.Schlegel)、德国学者缪勒(F.W.K.Müller)、汉森、法国学者沙畹、伯希和、日本学者安部健夫、羽田亨等分别进行了解读。中国方面继沈曾植之后又有李文田、罗振玉、王国维等人的进一步研究。近些年来,美国学者哈密顿,尤其是日本学者森安孝夫、吉田丰对石碑碎片及其各国拓本做了全面的整理复原和系统研究。
    石碑的不同拓本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图书馆,可参考林梅村、陈凌、王海诚的《九姓回鹘可汗碑研究》。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天津历史博物馆都存有石碑的拓片。
    据碑铭汉文的铭刻,立碑者为回鹘内宰相颉于伽思,汉文的撰写人为伊难主和莫贺达干。据学者们的研究,此碑记述回鹘汗室先世葛勒可汗(公元747年—公元759年在位)、牟羽可汗(公元759年—公元780年在位)协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功勋;牟羽可汗从中原引入摩尼教,回鹘人改变了旧的萨满教信仰,摩尼教远播漠北,西达天山;回鹘保义可汗(公元808年—公元821年在位)出兵西域,与吐蕃展开斗争,协助唐王朝保卫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龟兹(今新疆库车)。此碑是唐与回鹘友好关系的见证。
    辜吉    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