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经》,西汉扬雄撰。扬雄(前53~18),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县)人,西汉后期著名学者,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博览无所不见,口吃不能剧谈,为人简易清静,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一生未作大官, 对屈原投江颇为不然,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表现出澹然。少时喜词赋,晚年视为“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转而潜心向学,研究哲理,他认为,“经莫大于《易》”,“传莫大于《论语》”,遂模仿《周易》写了《太玄》,模仿《论语》写了《法言》。 《太玄经》亦称《扬子太玄经》,简称《太玄》、《玄经》,《四库全书》为避康熙皇帝玄烨之名讳,改为《太元经》,乃是扬雄表达自己的宇宙论、本体论等哲学思想的著作,旨在于捍卫和发挥正统儒家学说。《新唐书·艺文志》作十二卷,《文献通考》作十卷。其书模仿《周易》体裁而成,分一玄、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七百二十九赞,以模仿《周易》之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重卦、三百八十四爻。其赞辞,相当于《周易》之爻辞。《周易》有《彖传》、《象传》等“十翼”,作补充说明,《太玄经》亦作《玄冲》、《玄摛》等十篇作补充说明。“玄”,意为玄奥,源出《老子》“玄之又玄”。《太玄经》以“玄”为中心思想,揉合儒、道、阴阳三家思想,成为儒家、道家及阴阳家之混合体。扬雄运用阴阳、五行思想及天文历法知识,描绘了一个世界图式。提出了“夫作者贵其有循而体自然也”,“质干在乎自然,华藻在乎人事”等观点。《太玄经》含有一些辩证法观点,对祸福、动静、寒暑、因革等对立统一关系及其相互转化情况均作了阐述。认为事物皆按九个阶段发展,在每一首“九赞”中,皆力求写出事物由萌芽、发展、旺盛到衰弱以至消亡的演变过程,甚至说天有“九天”,地有“九地”,人有“九等”,家族有“九属”。凡事都用“九”去硬套,反映了扬雄的形而上学观点。 东汉宋衷及三国吴人陆绩曾为《太玄经》作注,晋人范望又删定二家之注,并自注赞文。另有北宋司马光《太玄经集注》、清人陈本礼《太玄阐秘》等。《太玄经集注》有清嘉庆刻本,《太玄阐秘》有清末刻本。 国学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