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常识 > 其它 >

什么是《传习录》——心外无学,传而习之

http://www.newdu.com 2018-01-23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自号阳明山人,也称阳明先生,浙江馀姚人。二十八岁登进士第,曾任刑部主事、兵部主事、吏部主事、南京鸿胪寺卿、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等官职,受封新建伯,在平定宁王朱宸叛乱中立过大功。曾筑室故乡阳明洞,创办阳明书院,是明代儒家心学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挥了陆九渊的哲学思想,人们合称为“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相对应。他的著作,后人编辑为《王文成公全书》,又称《阳明全书》,其中最主要的哲学著作是《传习录》,其次是《大学问》。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讲学语录和论学书信,分上、中、下三卷,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卷上是王阳明讲学的语录,卷中主要是王阳明写的七封信,卷下是部分语录和《朱子晚年定论》。全书由他的弟子徐爱、薛侃和钱德洪等编辑而成。该书表述了王阳明心学的主要论点,提出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比如深山中的花,“你未看到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由此强调客体存在价值在于认识主体的依赖作用。《传习录》继承孟子的“良知”说,提出“致良知”的理论。良知既是先天的道德天理,也是七情的自然流露,致良知便是推致实行良知,做到知行合一。他主张从静处体验,在事上磨练。《传习录》卷下有《朱子晚年定论》,依据部分朱熹思想资料,说明朱子晚年与阳明心学是一致的。
    《传习录》系王阳明的学生徐爱自正德七年(1512年)开始所陆续记录下的王阳明论学之谈话,故取名《传习录》。正德十三年(1518年),另一学生薛侃将徐爱所录残稿及陆澄与他新录的部分一起出版,仍名为《传习录》。嘉靖三年(1524年),南大吉增收王阳明论学书信若干篇,以原名出版。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王阳明的学生钱德洪将陈九川等人所录的《遗言录》加以删削,与他和王畿所录编成《传习续录》出版。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钱德洪又增收黄直所录。隆庆六年(1572年),谢廷杰在浙江出版《王文成公全书》,以薛侃所编《传习录》为上卷,以钱德洪增删南大吉所编书信部分的8篇为中卷,以《传习续录》为下卷,附入王阳明所编《朱子晚年定论》。这就是《王文成公全书》本的《传习录》。上海商务印书馆曾影印隆庆六年《王文成公全书》作为四部丛刊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年出版了叶绍钧的校注本。
      国学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