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阎崇年:历史应受到敬畏

http://www.newdu.com 2018-02-02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卜昌伟    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admin)
集合了著名清史专家阎崇年央视百家讲坛讲稿的《明亡清兴六十年(上)》一书,日前由中华书局出版。昨天,在王府井书店举行的新书首发式上,阎崇年表示,《明亡清兴六十年(上)》依然沿袭了他正说历史的风格,试图在当下戏说成风的情势下,告诉读者真正的历史真相,使其受到应有的敬畏。对于同是因百家讲坛声名鹊起的学者易中天,阎崇年拒绝给予如何评价,只巧妙地引用孔子的《论语·述而》中的箴言,声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明亡清兴六十年(上)》是阎崇年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清代系列历史讲座前半部分24讲的讲稿,经其稍加润色后结集出版。全书讲述的时间跨度,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到清顺治元年(1644年)福临定都北京,其间整整60年间历史变故。阎崇年总结这60年历史的特点是:“明亡清兴”———乃胜乃败,斯兴斯亡;兴亦悲壮,亡亦悲壮。据称其后半部分《明亡清兴六十年(下)》不久也将面市。
    阎崇年说,他之所以选择明亡清兴的这60年,是因为这段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天崩地坼、格局剧变、悲欢离合的时代。“在明亡清兴的历史舞台上,格局雄伟壮阔、人物群星灿烂、事件繁复跌宕、故事生动有趣。各色人物都在倾情表演:真与假、善与伪、美与丑、智与愚。而明亡清兴的60年,又是近代社会的缩影,凡是近代社会的重要元素,诸如贫与富、夷与夏、官与民、中与西,都在这里集中展示、演绎。”阎崇年解释说,这些年之所以咬定清史不放松,大部分原因是在他开讲清史之前,关于明清这段历史的影视剧铺天盖地,但是关于明亡清兴这段历史基本上都是戏说成风,观众迫切想知道究竟谁的说法是真实的,“于是我的讲座尽最大可能予以甄别、分辨,告诉大家真实的历史是什么样的。这也就是我的讲座与众不同之处。”
    阎崇年认为,作为一个历史知识的传授者,必须忠于史料,不戏说,不臆想,真实是历史科学的生命,玄幻则是历史科学的肿瘤。“历史的大众普及要深入浅出,只有深入才能浅出,否则‘浅’只是浅薄;历史的大众传授要雅俗共赏,只有大雅才能大俗,否则‘俗’只是庸俗。观众和读者需要的是浅明而不是浅薄,是通俗而不是庸俗。再者,表述史学的著作忌长,即能省一个字就不多一个字。”阎崇年举例说,儒家经典《大学》才1546个字,但作者字字推敲,句句斟酌。一部《史记》司马迁说它不过526500字,却也能出神入化。无论历史的学术表述,还是历史的通俗表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的真实性与科学性。“我说过,历史应当受到敬畏———为什么要‘敬’?因为吸取前人经验,会得到宝贵的智慧;为什么要‘畏’?因为重蹈前人错误,要受到历史的惩罚。此外,对历史的传承与表述,也应当采取敬畏的态度。”
    对于同是因百家讲坛声名鹊起的学者易中天,阎崇年拒绝给予任何评价,“既然是百家讲坛,当然是各有特色了。活到老学到老,我会向他学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