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窦娥冤》疑有“色目—回回”文化背景

http://www.newdu.com 2018-02-02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宋镭    中华读书报    (责任编辑:admin)
元代戏剧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可能有着“色目—回回”民族文化背景,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侯会教授近日在《民族文学研究》(06年第二期)发表文章,提出这一新观点。这篇题为《试论关汉卿的“色目情节”——关剧〈窦娥冤〉别解》的文章指出,窦娥的婆母蔡婆婆放高利贷为生,这种利息高达百分之百的高利贷又称“斡脱债”或“回回债”,在元代为色目人所专营。而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官居“肃政提刑廉访使”,那是元代独有的官职,而且只有蒙古人及色目人才能担任。窦娥本人面对张驴儿的胁迫所表现出的坚贞、刚烈态度,也与以柔顺、忍让为德的汉族女性有所不同;她规劝婆婆时言辞激烈,远远超出汉族伦常所允许的“以下事上”的礼节限度。侯文指出,色目—回回人大多有着伊斯兰教的宗教文化背景,而伊斯兰教在讲求男女有别方面,比汉族更为谨严;信奉该教的妇女一般不准与教外之人通婚,这大概才是窦娥拼死拒绝张驴儿、严辞责备婆婆的重要原因。此外,剧中所反映的饮食习惯及丧葬习俗,也都与伊斯兰教的宗教习俗不谋而合。侯文还分析了关汉卿的民族立场,认为从现存关剧中找不到作者坚持汉民族立场的证据;相反,在关剧中多次出现色目人、女真人的正面形象。关汉卿身为“太医院尹”,正有机会接触元代太医院中为数众多的色目医师、药剂师等。而就在《窦》剧问世前不久,色目人刚好经历了一段备受民族歧视的窘迫时刻:蒙古统治者在宰杀羊只的方法上无理干涉色目人的宗教、民族习惯,导致不少色目人喋血公堂、远徙他乡。于此背景下,戏剧舞台上出现影射色目人匍匐公堂、遭受迫害的故事,也便不足为奇。侯文最后总结说:关汉卿全部杂剧所表达的主题倾向,不仅限于对汉族民众的关注同情,还应包括对一切受压迫、被损害的各族百姓的关注与同情。今天的学者必欲从关剧中挖掘出汉民族的民族立场和民族感情,倒显得有些狭隘了。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