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古民居何处去?又一苏州古民居将拍卖

http://www.newdu.com 2018-02-02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8月下旬,苏州一处古民居朱家园别墅将在上海上市拍卖。消息传出,人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在苏州古民居的保护与开发上。
    说起来,苏州古民居上市拍卖可谓道路漫漫:2004年,位于苏州老城的古民居“葑湄草堂”以5600万元的“天价”酝酿上市拍卖,最终无奈撤拍;2006年,位于常熟的“翁同龢故居小南园”同样未能如期拍卖。
    民居全修缮,需数十亿元
    古民居保护乏力
    古城苏州有很多散落在小巷深处、遍布老城的古旧民居和名人故宅。据统计,目前市区范围内以明清建筑为主的古民居,仅列入保护范围的就有200多处,居民有四五千户。这些民居的产权归苏州市房管局,也由该局负责管理、维修,居民付一定的租金。
    山塘街是苏州古民居比较集中的区域,这里墙壁班驳、门窗破旧,电线似蛛网一样挂在檐下,狭窄走道和院落里拉扯的晾衣绳上飘着各色衣裳。房产部门介绍,由于产权公有,居民并不把保护放在心上,更换门窗、搭建临时建筑、私拉电线等问题比较普遍。
    苏州市房管局公房管理处的俞国祥处长介绍说,该市每年用于直管公房古民居维修的资金,从二三百万到近千万元不等。虽经多方努力,但到目前为止也只有40多处古民居得到了修缮。200多处建筑大多年久失修,如果全部修缮好,约需数十亿元。
    生活不便利,维修成本高
    社会资金望而却步
    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为尽快抢修保护好现存的直管公房古民居,苏州市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原则,允许和鼓励国内外组织和个人购买、租用直管公房古民居。但到目前为止,尚无成功的例子。
    是什么原因让社会资金在古民居保护上望而却步?首先,苏州的古民居大多居于小巷深处,交通成为一大问题。同时,老式建筑普遍缺乏卫生设备,生活上很不方便。
    而最令开发商苦恼的问题是:古民居整修之后能做什么?上千平方米的空间,单纯用来居住未免太过奢侈;用于办公,未免价格过高,定期还有一笔不小的维修费用;如果用于商业、服务业,文物部门又担心可能损毁过快。
    “最好是作为公益场所、文化场所或会馆性质的所在,但很难说这个市场究竟有多大”,一位开发商一语道出了古民居合适买主难求的现状。
    多方引资金,利用显价值
    民居拍卖期待成功
    “古民居的保护必须和利用结合起来,不利用,古民居的价值就得不到体现!”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古民居保护和利用(苏州)论坛上,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呼吁古民居的保护要和利用结合起来。北京市建筑规划设计院专家董光器提出,政府可以考虑出售古民居,让买家来维修,也可考虑设立历史城市保护基金。
    原苏州文管会负责人王仁宇认为,古民居说到底还是给人居住、让人活动的,多方引入资金进行保护,然后再根据需要进行利用,这是对古民居的一种积极保护。
    一些房地产企业负责人表示,如果朱家园别墅能够成功拍卖,无疑会激发更多企业投入古民居保护和开发的热情。(记者 申 琳)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