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凤凰行吟

http://www.newdu.com 2018-02-02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古城凤凰,是中国最美的两个小城之一,新西兰旅游家路易·艾黎数十年前如是评说。的确,她像一个美丽而多情的女儿,又像一颗莹润透明的明珠,恬静地闪烁在湘西的崇山峻岭之中。
    水是凤凰古城的灵韵,倚水的房宅已经映上河水碧绿的痕迹,吊脚屋的木桩已被河水簇拥得黑亮。很多客栈是建在水上的,由木桩支撑着,房间的建筑方法完全是按照传统工艺,房间的墙壁用树皮搭成,地板有些地方可以泛出下面的水光。栈楼一般都有三五层,飞檐翘角,风格有致,垂悬于河道之上,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城连着山,水绕着城,山、水、城相间,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令人目不暇接。
    建于清末的茶楼,依街傍水,往临河雅座一坐,漕港帆影,尽收眼底。店堂宽敞,一排排八仙桌,一条条长板凳,靠左侧还有一个泡茶的老虎灶。梁上到处挂着腊肉、灌肠,还有熏鱼,散发着诱人的喷香。在如此简洁、朴素的水畔茶馆里泡上一壶茶,慢慢饮来,看小桥流水人家,闻四下弥漫着的粽子香味,听隐隐传来的江南丝竹,倒是别有风味。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透着一份骨子里的从容。毕竟是承载数百年的古城啊,有能力承受,有气量容纳,多了一些持重,少了很多浮躁。
    沱江的水是透明的淡绿色,撞击在石块上激起白色的浪花,在眼前一阵阵地涌动后飞驰疾走。坐在游筏上,纤小的一叶轻舟在清幽灵秀、微波荡漾的江面上顺流而下。“阿妹等哥来,妹把山歌唱……”忽闻传来阵阵尾音悠长的歌声。我为这甜美歌谣兴奋,往前一看,只见一位苗家姑娘站在吊脚楼上,一身民族打扮,亭亭玉立,分外醒目,正在唱着苗歌。水栈、沱江和苗女,构成了凤凰古城特有画卷,这景象也许就是游人千里迢迢所追求的一种“宁静闲适”吧。
    这时雨又下起,我索性站到游筏的前头,与老艄公一起摇起橹楫,让春雨静静地滋润着,望着鳞次栉比的水栈,久久不想离去,静享这种美……
    这些年,去湘西探幽,成为许多国内外旅人的时尚。因为,那座座巍峨、诡谲的大山,那道道清澈、柔情的溪流,既铸就了多少豪侠男儿,也出了许多杀人越货的兵痞、土匪;这里孕育了不少文学家、艺术家,又盛产赌鬼、酒鬼。
    其实,很多人知道凤凰,了解凤凰,是从沈从文开始的。来凤凰的人很多都是冲着沈老来的,他的故居是不可不去的。沈老故居是其曾任清朝贵州提督的祖父沈宏富于同治五年(1866年)购买旧民宅拆除后兴建的,是一座火砖砌的平房建筑。四合院分前后两进,中有方块红石铺成的天井,两边是厢房。房屋系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采用一斗一眼合子墙封砌,小巧别致,古色古香,清静典雅,陈列着沈从文先生的影照及墨宝等。整座建筑具有浓郁的湘西明清建筑特色,沈从文在这里度过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童年。
    沈从文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上世纪20年代就蜚声文坛。他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晚年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等学术专著,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漫步于沈从文故居的每个院落和房屋,品味着陈列的每件文物,仿佛感到这里的一切都倾诉着凤凰古城世世代代的不朽情怀。那青石板铺就的大街小巷,那一栋栋青瓦木板厢屋,那一座座飞檐翘角的亭台楼阁,营造出一份古朴、凝重而丰富的文化氛围。置身于哪个角落,都会深深感到脚下这片土地的肥沃、厚实和博大。这里,虽然故人已逝,人去楼空,但遗芳犹在,文气充盈,仍然滋润着这座故城,润泽着生于斯长于斯的汉苗子民。文化的纽带就这么坚韧。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