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曾国藩和他的湘军

http://www.newdu.com 2018-02-02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责任编辑:admin)

    
    曾国藩和他的湘军
    第一讲
    时间:7月15日14:30
    地点:三联韬奋图书中心二楼
    主讲人:茅海建,1954年生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学硕士,现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著作有《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1995)、《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1998)、《戊戌变法史事考》(2005)。
    背景知识: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1811年生。他虽官运亨通,但比其他人更注意学问修养。他精通理学,能作一手桐城派的好文章,大字小楷也都写得不错。对曾国藩来说,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转折点出现在他41岁时,那一年(1852)他的母亲去世,依例要在家丁忧守制三年。在此期间,咸丰帝命曾国藩出山办团练,这纯属一时之念的谕旨,成就了曾国藩此后数十年的大业———曾国藩在湘南一隅,完全依照自己的设计,不受干扰地编练出一支迥异于清朝各类武装力量的新军———湘军。
    这支新军,新在哪里呢?
    军官曾国藩万分痛恨清军各级军官的腐败,因此,他以理学精神为号召,寻找那些具有“忠义血性”的儒生来带兵,军官中儒生过半。
    士兵为了防止溃兵滑勇把种种恶习带入湘军,曾国藩强调募集边僻地区的山民。他还让带兵官自行回乡募兵,以一地之兵集中于一营,以增加作战中的互助力。
    编制曾国藩建立了自己的指挥体系,由大帅到统领到营官,不越级指挥,职权归一;又因湘军的任务单一,作战时一营一营地成建制调出,兵将相习。
    火器曾国藩在营制中注重轻重火器与冷兵器的恰当比例,并为解决运输问题而专门设立了“长夫”(类似于今日运输部队)。
    水军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战场上,湘军是唯一一支可以水陆协同作战的力量。并且水军的建立,也为湘军陆师的快速机动提供了便捷的运输条件。
    训练清朝国家军队训练废弛久矣,而曾国藩格外重视技战术训练。因此湘军后来对付因作战频繁而缺乏训练的太平军时,往往能以少击多。
    饷俸湘军实行厚饷制度,所募士兵多为青壮年,无家小之累。在当时农村破产的湖南,厚饷吸引了众多生活无着的山民,使湘军有可靠、充足的兵源。
    在十九世纪中期,中国历史假曾国藩一人之手对当时并存于北方和南方的清政权和太平天国政权进行了一次选择。茅海建先生将讲解湘军改变历史的几次大战,并分析曾国藩个性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湘军的重要影响。
    拓展阅读:
    《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茅海建著/三联书店2006年
    《曾国藩家书》/钟叔河编/海南出版社2002年
    《剑桥中国晚清史》/费正清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天朝的崩溃》/茅海建著/三联书店1995年
    来源:《北京青年报》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